陈忠实:读这些外国小说,给了我巨人的肩膀


陈忠实:读这些外国小说,给了我巨人的肩膀

文章插图
1997年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忠实先生,他最负盛名的作品《白鹿原》可谓家喻户晓,发行上百万册,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他是如何从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迈向得奖的专业作家呢?这篇记录了陈忠实先生阅读路径的文章,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文 / 陈忠实
一、从《静静的顿河》开始喜欢欧美小说
平生阅读的第一部翻译长篇小说,是《静静的顿河》 。尽管时过四十多年,我仍然确信这个记忆不会有差错,人对自己生命历程中那些第一次的经历,记忆总是深刻 。
从学校图书馆借这部小说时,我还不知道它是一部名著,更不了解它在苏联和世界文坛的巨大影响 。
那是我对文学刚刚发生兴趣的初中二年级,“反右”正在进行 。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初出茅庐的中文系大学生,常常在语文课堂上逸出课本内容,讲某位作家某位诗人被打成“右派”的事,尤其是被称为“神童”的刘绍棠被定为“右派”,印象最深刻了 。
好奇心也在同时发生,天才,神童,远远比那个我尚不能完全理解其政治内涵的“右派”帽子更多了神秘色彩,十分迫急地想看看这个神童在与我差不多接近的年龄所写的小说 。课后我就到学校图书馆查阅图书目录,居然借到了《山楂村的歌声》短篇小说集,大约是学校图书馆尚未来得及清查禁绝“右派”作家的作品 。
大约是在这部小说集的“后记”里,刘绍棠说到他对肖洛霍夫的崇拜和对《静静的顿河》的喜欢 。“神童”既然如此崇拜如此喜欢,我也就想见识这部长篇小说了 。
看到在图书馆书架上摆成雄壮一排的四大本《静静的顿河》,我还是抑制了自己的欲望,直等到暑假放学,我便把这四部大著背回乡村的家中 。
陈忠实:读这些外国小说,给了我巨人的肩膀

文章插图
我知道了地球上有一条虽然不大却很美丽的河流叫顿河 。这个顿河总是具象为我家门前那条冬日清冽夏日暴涨的灞河 。辽阔的顿河草原上的山冈,舒缓柔曼的起伏转承的线条,也与我面对着的骊山南麓的坡岭和白鹿原北坡的气韵发生叠印和重合 。还有生动的哥萨克小伙子葛利高里,风情万种的阿克西尼亚 。
我那时候忙于自己的生计,每逢白鹿原上集镇的集日,先一天下午从生产队的菜园里趸取西红柿、黄瓜、大葱、茄子、韭菜等,大约50斤左右,天微明时挑到距家约10华里的原上去,一趟买卖可赚一二元钱,整个暑假坚持不懈,开学时就可以揣着自己赚来的学费报到了 。
集日的间隔期里,我每天早晨和后晌背着竹条大笼提着草镰去割草,或下灞河河滩,或者爬上村庄背后白鹿原北坡的一条沟道,都会找到鲜嫩的青草 。虽然因为年幼尚无为农业合作社出工的资格,而割草获得的工分比出工还要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