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德不孤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什么


论语经典名句德不孤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什么

文章插图
【共读内容】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
【导读学者】
任大援:北京外国语大学 教授
韩 星: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教授
【共读笔记】
柳慧:
【論語晨讀】第730天
孔曆二千五百六十七年 夏曆丙申年十一月二十 2016年12月19日星期一
崔圣:
这周有任大援、韩星老师为我们导读,欢迎二位老师:
韩星:
任老师讲的很好,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
道德、品德、还有德行,更强调践行
在历史上西周开始大讲德,而到孔子时代,礼崩乐坏的同时德方面也是道德堕落,这章显然是针对都是社会人们缺乏道德而言的,借以借以弟子们 。
希望弟子们修德友邻 。美德为人所仰慕,一定会有许多人来尊崇追随 。哪怕社会黑暗,或者你所处的地方偏僻,你所处的人群不友好,你也要相信道德的力量,会让你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
任大援:
这一章,理解上并不难 。德字,是论语中的重要概念,在这一章,是.道德、品德的意思 。《论语·述而》中说: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这里把德与学并列,是将修德与知识学习,看成人生的两件最重要的事情 。《周易·乾卦》说:“君子進德脩業 。”这里的修业,比学的范围更宽一些 。修业,既可以包括学习,也可以包括事业 。《三字经》中说,首孝弟,次见闻 。德,是第一位的 。
但是,德是务虚,有时是看不见的,例如,你会背一首诗,是实实在在的,但是你的德性,有时不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是看不出来,所以,修德,有时是看不见,摸不着 。
如果在社会或周围条件不够好的情况下,能否坚持修德,是对一个人的考验 。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这段话的背景 。
我们再说到德,也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指修德,一种指有德 。。如果从修德来理解,人不能獨修成德,必求師友来辅助、帮助,所以说德不孤 。另外一种指有德 。
有德之人即使处于衰亂之世,也不孤立,必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之鄰,如孔子之有七十二弟子 。多数人采用 后一种理解 。如果按照这样的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就是:
先生說:“有德之人,決不會孤立,必然有來親近他的志同道合者 。”
论语经典名句德不孤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什么

文章插图
韩星:
《易 坤 文言》曰:“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敬義立而德不孤 。”言內外皆有所立 。故德不孤 。不孤者,言非一德也 。
还有《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
何晏《论语集解》:“方以类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邻,是以不孤 。”
任大援:
我们说志同道合,也是因德而聚 。
韩星:
德有自然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
任大援:
我们说德高望重,也是说望德而聚、望德而归 。
韩星:
德是火、德是光、德是温暖,能够吸引和相互吸引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义则有常,善则有邻 。”
朱熹《论语集注》:“邻,犹亲也 。德不孤立,必以类应 。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 。”
任大援:
现在人们在使用“德高望重”一词,往往是在称赞老年人时这样说,实际上,德高,和年龄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德高,才能聚集更多的志同道合者 。
韩星:
是的
崔圣:
@韩星?老师“希望弟子们修德友邻 。美德为人所仰慕,一定会有许多人来尊崇追随 。哪怕社会黑暗,或者你所处的地方偏僻,你所处的人群不友好,你也要相信道德的力量,会让你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段讲得很好!中国历史有过多次灾难、社会动荡、朝代更迭,但只要有德的积淀、践行,就会有同道的朋友临近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