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身|鱼肉已被剃掉,为何鱼还活着?日本独创的美食表现形式“骨泳”( 二 )



中医上讲究生食寒性 , 食用后会染上风寒 , 其实就是生食里面的寄生虫进入人体后 , 人的免疫力会下降然后感冒 。 可是日本人也吃了近1000年的生鱼片 , 怎么没见他们全民感冒生病?其实生食是有坏处 , 但并不代表它没有优点 。
我们烹饪的过程中 , 温度超过20摄氏度 , 海洋胶体 , 比如海蜇皮 , 会因此遭受破坏 。 温度超过40度的时候 , 食物中的维生素C便会分解 。 温度超过60度消化酶失去活性 , 80度DHA开始分解 , 100度的时候叶酸将被破坏 。 200度的油锅会直接让蛋白质发生扭曲 , 生成自由基 , 自由基会夺去人类细胞的电子 , 加速人的衰老 。

适当的生食其实对人体没有害处 , 反而可以提供很多熟食没办法提供的营养物质 , 比如各种酶 , 维生素 。 日本人也不是天天吃生的食物 , 他们也会吃一些烹饪食品 , 比如拉面、蛋包饭等 , 总体上看他们的饮食结构很符合自身的地理环境 , 所以能够代代流传 。
鲜美刺身
刺身是日本在中国鱼脍的基础上进行的传承与改良 。 在日本吃生鱼片的时候需要把鱼皮剔除 , 可是皮剃干净了 , 人们分辨不出来是哪种鱼肉 , 于是用一根竹签将鱼皮刺在鱼肉上用作辨认鱼的种类 , 刺身的叫法便产生了 。 后来人们虽然不再使用这个方法 , 但名字被一直保留下来 。 现在的刺身是指生的鱼类贝类 。

刺身能在日本兴盛 , 除了他们爱吃生食外 , 还要一些作料被运用有关 , 其中最重要的两种调味料就是酱油和芥末 。 酱油起源自中国 , 唐朝时期传入日本 , 因日本的环境与中国有差异 , 菌群种类不一样 , 最后导致二地酱油的味道有差别 。 日本的酱油味道偏甜 , 没有中国酱油浓香 , 更清淡寡味 , 不适合烹煮食材 , 反而适合凉拌 , 因此酱油在刺身出现后成为了它的必备“伴侣” 。

日本四面环海 , 闷热潮湿 , 许多人在炎热的夏季食欲不振 , 因此需要辛辣刺激味觉增强食欲 。 刺身在日本流行是在公元14世纪 , 这个时候还没有大航海 , 后来的辣椒等作料此时还在中南美洲的印第安人手里 。
日本人发现 , 山萮菜的根具有辛辣的味道 , 配上生鱼片味道极好 , 于是人们将它晒干 , 在鲨鱼皮上磨成粉末 , 再用水将它化开 , 蘸刺身食用 。 在中国有一款作料 , 使用芥菜的菜籽磨碎制成 , 味道辛辣 , 人们称之为芥末 。 日本也就有样学样地将他们制作的辛辣调味料取同样的名字——芥末 。

直至今日 , 日本的酱油和芥末依旧是刺身不二的搭档 , 成熟的刺身文化也让日本对饮食的追求逐渐“变态化” 。 他们追求极致新鲜 , 于是刚捕捞上来的鱼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送到寿司店 , 否则不新鲜 。 这还不够 , 最好鱼还得是活的 , 而且要鱼活着的时候就剥下肉 。 终于在这种近乎疯狂的要求下 , 一款残忍的美食表达形式诞生了 , 它就是骨泳 。

血腥骨泳
骨泳 , 顾名思义 , 骨头在游泳 , 光看名字和意思已经很渗人了 , 如果要是看见了制作过程 , 相信很多人会对肉食失去兴趣 。
骨泳在日本价格不菲 , 因为能做这道菜的厨师必须有精良的刀工 。 他们会取一个玻璃缸出来放在食客面前 , 接着拿出一条活鲜的鱼 , 在案板上直接切开鱼两侧的肉 , 这个过程中鱼不能死 , 否则这个厨师是失败的 。

切下来的肉会被片成薄薄的生鱼片 , 搭配酱油与芥末食用 。 被处理的鱼 , 将会被放在食客面前的玻璃缸里 , 让客人看它游动 。 据称最好的骨泳应该不见任何血 , 鱼肉入口还能感受到脉搏的跳动 , 而被剥离的鱼只剩一根白骨和一对鱼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