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恩
第1057期
开门七件事 , 柴米油盐酱醋茶 , 酱油坊占了其中的两件 。 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酱醋” , 从食用至今 , 已有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 。 在漫长的岁月里 , 酿制酱油、腌制酱菜 , 经验累积 , 技术改进 , 逐渐从自给自足走向商品生产 , 酱油坊便相应地产生了 。
在民国初年的郎溪城关 , 由徽州人章志樵开办的万康酱园糟坊 , 因其产销对路、经营有方而日益兴盛 , 驰名遐迩 。
文章图片
据说“万康”两字有个来历 。 一曰章某在老家盖房挖地基时 , 在地窖内得到一缸银元 , 欣喜之余 , 用这笔钱开店设坊 , 店名即取万金康泰的吉祥之意 。
其实 , 章某初来郎溪城里创业 , 也只是买了现在店址隔壁的一间草屋 , 店面临长街 , 店后面搭棚做加工厂 , 总面积约200平方 。 俗话所说的三缸(酱缸、酒缸、染缸)一桶(豆腐桶) , 最是赚钱的买卖 。 这话确实可信 , 生产一百缸酱 , 能赚一百担米.一年四五百缸酱 , 四五个人操作就行了 。 成本低 , 利润高 , 加上惨淡经营 , 精心管理 , 雪球越滚越大 。 到了民国三十二年 , 章某便发财了 , 购买地基在县城西门大街自行设计兴建起石库门大瓦房 , 座南朝北 , 助店后坊 , 亦工亦商 。 从此 , “万康酱油坊”有了宽阔的店面和宽敞的加工场地 , 名声大振 。
与万康同时间在郎溪城关开设酱园的 , 还有汪怡泰、俞成泰、胡祥泰、意大四家(老板都是徽州人) , 全县十几个集镇除梅渚、东夏、涛城外 , 所需的酱及酱制品 , 几乎都是从这五家批发、零购的 。
老万康的经营管理 , 从提高盈利出发.很有一套管理办法 , 总结起来 , 糟粕与精华并存 , 瑕瑜互见 。
首先 , 制定了店规坊规 , 要求严格.有可靠人士保荐而来的学徒 , 黎明即起 , 打扫店堂.木柜台上下四周 , 油光锃亮 。 开门后无论顾客亲疏、文野 , 一概殷勤接待 , 即使对方蛮不讲理.无故地出口伤人 , 也始终遵循“伸手不打笑脸人”“和气生财”的信条 。 店员生意忙时笑脸迎客 , 生意淡时抽空勤学业务 , 无人登门就被安排到后面作坊切酱菜 , 顾客一到立刻放下切刀进店堂营业 。
文章图片
万康的工人躲不得懒 , 精明的老板善于按生产季节和业务旺淡及时调整人员 , 不造成窝工浪费 , 人多了及时辞退 , 人手不足则请临时工 。 寄宿在店里的学徒 , 晚间生意做完之后 , 还要为老板搓烟媒子、点钱补破票等 , 然后检查前后大门 , 上锁熄灯 , 十时过后方能睡觉 。
酱油业的利润大 , 盈余多 , 高出于当时当地的工商业平均利润 。 为了笼络人心 , 资方对正当盛年、精通技术、能吃大苦耐大劳的职工 , 到年适当增加工资 , 对于风烛残年、而又无人赡养的老职工 , 也有所安排照顾 , 留在作坊做些轻微杂事 , 有铺可睡 , 有饭可吃 。
资方对外很注重搞好往来关系 , 讲究信誉名声 。 例如无论城乡把暂不食用的米粮存到万康 , 既不用担心霉烂变质 , 也不要忧虑天灾人祸 , 更无需支付保管费 , 随积随存 , 随要随取 。 如有了损耗 , 店家也认帐 , 一斤一两照赔不误 。 由于守信 , 屡试不爽 , 手头有粮食的人都乐意在万康存放 。 万康老板再利用手头的粮食 , 进进出出 , 可作为扩大经营的资本 , 又不需像贷款那样支付利息.这确实是双方受益 , 互利互惠 。
推荐阅读
- 藕粉|盐城亭湖3家食品小作坊获评“江苏名特优”
- 加工|直击郑州乡村粉条加工作坊:一个半月挣10万
- 郎溪|宣城郎溪举办首届“建平十六鲜”烹饪技能大赛
- 郎溪|宣城郎溪:“咸香味”传递致富经
- 非遗|长沙这样守护烟火气:潮宗街打造透明厨房,靖港古镇小作坊成“非遗”
- 工作坊|哈来赛!00后出手,上海老字号居然可以这么潮
- 月饼季|从小作坊到流水线,遂昌这家传承三代的月饼两个月售300万个……
- 小作坊|注意!云南发布散装白酒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提示
- 马洲|靖江:食品“小作坊”飘出“新味道”
- 作坊|这样的外卖太恶心!外卖小哥举报:看吐了,真的不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