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谢谢你,守住城市烟火气的人

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是什么?
是沸腾的火锅 , 是清香的盖碗茶 , 是流淌的锦江水;是滴答的夜雨 , 是白日的车水马龙 , 是推窗可见的雪山;是火辣的、讲究的 , 也是老少皆宜的……答案不一 。 而归根结底 , 是浸润其中的幸福生活 。
过去的这段日子 , 这个城市第四次和新冠病毒正面交锋 。 它的传播速度快 , 不少人彻夜无眠 , 跟它赛跑;它在多处地点出现 , 确诊病例的编号从1排到了26 , 要战胜它 , 不容易 。
但是 , 最终的胜利者仍然是这座城市和生活于斯的人民 。
经过20多个昼夜与病毒的争分夺秒的较量 , 成都全市成为低风险区 。 烟火依然 , 生活依旧 。
是他们守住了这座城市的烟火气——和病毒赛跑、日夜奋战的流调员 , 在寒风中坚守的医生和护士 , “踏破铁鞋”的基层干部 , 进入退休倒计时的老民警 , 逆行封控区的快递小哥 , 走烂一双鞋的志愿者……
以及 , 每一个我和你 。
因为这城市 , 是你的 , 是我的 , 是我们的 。

同事|谢谢你,守住城市烟火气的人
文章图片

↑11月16日 , 顶峰水岸汇景小区解封 , 小区居民走出
【同事|谢谢你,守住城市烟火气的人】①城市不能失守 , 我们慢不得!
疫情开始的前两天 , 范双凤一点都没睡 。 实际上 , 从疫情发生那刻起 , 她就过上了晨昏颠倒 , 毫无规律的生活 , “有时候是半夜三四点回家 , 有时候又是半夜三四点从家里出来 。 ”
范双凤是成都市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 , 是疫情信息流通的“枢纽” 。
她的同事 , 传染病防制科副科长岳勇 , 十多天来唯一的一次回家 , 只是换了一身衣服 。 在他眼里 , 站在一线比回家更重要 。 “2000多万人口的城市 , 不能失守!”
金牛区疾控中心流调员刘汉林 , 在接到流调指令的那一刻起 , 就站在了与病毒赛跑的赛道上 。 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 , 兵贵神速 。 他告诉自己 , 必须赢!
11月1日23时 , 一个初筛阳性的消息拉响了成都这轮防疫战 。 一个小时后 , 阳性确认 。 那一夜 , 刘汉林和同事与“1号病例”面对面 , 调查其留下的所有活动轨迹……
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 , 需要在最短时间内 , 找出病毒留下的蛛丝马迹 , 弄清楚它从何处来 , 在哪里停留 , 又去了哪里 。 而信息常常是海量的 , “就像一张蜘蛛网 , 你需要在千丝万缕中找到最有风险的那一根 。 ”范双凤说 。
刘汉林还记得 , 一名外卖小哥曾与“1号病例”同乘过一趟电梯 , 因其职业关系 , 订单轨迹复杂 。 “他的流调就做了一天 。 ”
在锦江区驻点多天的岳勇也一度面临复杂的情况 。 根据流调 , “1号病例”曾在锦江区梨花街电力大楼参加过会议 。 这是一栋写字楼 , 有80余家公司入驻 , 职员涉及数百人 。 “所有人员都要排查进行核酸检测 , 现场也要全面消杀 。 ”

同事|谢谢你,守住城市烟火气的人
文章图片

↑成都市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范双凤(中)与同事一起忙碌
另一个复杂的情况是 , 短时间内 , 锦江区就出现了两名确诊病例 , 活动轨迹涉及人员住宅区和商业广场 。 风险自然不小 , 必须一一排除 。
“早点排除风险 , 老百姓就多一份安全保障 , 我们慢不得 。 ”一同参与流调的锦江区流调员李晓静说 。
而实际上 , 流调员的工作远不止流调本身一项 。 “还得参与划定管控范围、指导环境消杀、做风险研判等 。 ”范双凤介绍 , “在极度疲惫的情况下 , 也要保持专业判断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