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谢谢你,守住城市烟火气的人( 二 )


据统计 , 自11月2日成都本轮疫情发生以来 , 全市共计有千余名流调人员站在了抗疫第一线 。
岳勇说:“如果把疫情比作一条洪水泛滥的河流 , 我们就是站在上游的筑堤人 , 要找准源头 , 截住缺口 , 再把容易落水的人尽快疏散 , 落水的人就会减少 。 ”

同事|谢谢你,守住城市烟火气的人
文章图片

↑11月13日 , 成都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副科长岳勇(右)与同事商量工作

②他们“失联”了 , 他们站在了一线
冉妮突然与家人和朋友“失联”了 。
这个“95后”的重庆姑娘是成华区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 。 11月2日傍晚 , 她接到了支援通知——配合金牛区转运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 。
当她回到中心时 , 其他同事已经出发 , 只有一个救护车司机等着她 。 她需要一个人完成采样、环境消杀和转运工作 。
“既然接到了任务 , 一个人也要出发 。 ”冉妮没有犹豫 , 背上消毒桶 , 提着防护服 , 带着核酸采样物资 , 出发了 。 消毒桶不轻 , 50多斤 , 装得满满当当 。
夜晚 , 这个体重只有90多斤的小个子女生 , 像一只行动笨拙的企鹅 , 穿着密闭的防护服 , 背着消毒桶 , 摇摇晃晃地一趟趟爬上高楼 。

同事|谢谢你,守住城市烟火气的人
文章图片

↑成华区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冉妮
她想家 , 但是与妈妈的通话只有几秒钟 , “有事吗?没事就挂电话 , 还在忙!”
妈妈不敢再打 。
同样“失联”的还有49岁的曾绍富 。 他是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的120救护车司机 。 这次抗疫 , 他“先斩后奏” , 出发以后才告诉家人 , 他的任务是到封控区开展转运工作 。
每一趟都要与潜在的病毒接触 , 他说:“活路要干好 。 ”

同事|谢谢你,守住城市烟火气的人
文章图片

↑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120救护车司机曾绍富
如果说曾绍富是间接地可能与潜在的病毒接触 , 胡萍则是离病毒最近的人 。
胡萍是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的一名核酸检测员 , 11月3日 , 她的5岁儿子生病住院 , 而她工作群里的消息不断——“核酸检测样本的量太大了” 。 显然 , 这个时候 , 单位正需要人手 。
第二天 , 胡萍告别儿子 , 回到了实验室 。 “疫情最关键的时候 , 我们科室所有人都没有休息 , 这是工作需要 , 也是我们该尽的职责 。 ”胡萍说 , “最快速地检测出结果 , 既能让老百姓放心 , 也事关防疫工作的开展 。 ”

同事|谢谢你,守住城市烟火气的人
文章图片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胡萍
疫情前线 , 更多的人是默默无闻的 。
11月6日夜间 , 强冷空气入侵成都 。 新都区三合嘉苑小区 , 一位市民拍下的抗疫视频感动了全网:在一个核酸检测点位 , 狂风肆虐 , 搭建的临时帐篷险些被掀翻 , 一群医护人员硬是紧紧抱住帐篷的支撑柱……令人动容 。

同事|谢谢你,守住城市烟火气的人
文章图片

↑医护人员在大风中抱住核酸检测点帐篷支柱
3.他们“守”住管控区 , “护”住民生需求
流调溯源、环境消杀、核酸检测 , 在这些抗疫手段之外 , 如何做好封控管理 , 保障好民生 , 也是抗疫战中的一大重点 。
11月3日 , “2号病例”在娇子一号小区出现 , 此后该小区被划为中风险区 , 60岁的王剑彪立即奔赴小区外的抗疫点位 。 家人劝他别去 , 因为还有10天 , 他就要退休了 。 王剑彪却说自己在社区干了几十年 , 做群众工作比年轻人更有经验 , “正是关键时期 , 我咋可能‘梭边边’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