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到了 让我们走出家门走向田野迎来收获

处暑 , 暑气隐退 , 正值新秋时分 。在处暑时光里 , 让我们见证古今人们对处暑的感怀 。这样的情怀有不少流传后世 , 如今我们能欣赏到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遗存 , 是一件挺有趣又很幸运的事情 。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 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

处暑到了 让我们走出家门走向田野迎来收获

文章插图
火龙果树图片
立秋 , 是夏之结束 , 秋之开始的标志 。然而能真正感受到一丝凉爽的秋意 , 还是要等到处暑时节 。
处暑 , 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 , 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 , 太阳到达黄经150°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 , 去也 , 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 , 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 , 就意味着酷热的天气结束了 。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 , 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 , 即为“出暑” , 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 , 处 , 止也 , 暑气至此而止矣 。”
处暑时节 , 乡村已有一些清秋之韵的味道了 。黎明 , 晨风拂面 , 空气清新 , 沁人肺腑;中午 , 阳光已不太灼热 , 田间的桩稼开始泛黄染金 , 而成熟的瓜果更是光鲜惹人爱;黄昏 , 低垂的夕阳即将西下 , 徐徐的晚风吹皱了一池秋水 。除了城里人 , 热了一个夏天的农民们可不敢陶醉在这美丽的田园风光中 , 因为他们深知“麦到处暑黄”、“处暑荞麦遍地红” 。为了粮食有一个好的收成 , 农民们必须在这个处暑之秋加强农作物的最后管理 , 或喷洒农药 , 或浇水灌地 , 或躬耕除草 , 汗水延续着夏天的火热 , 心中却憧憬着金秋的丰硕 。“处暑雨 , 粒粒皆是米” , 可见处暑雨水如金 。随着一场秋雨一场凉 , “春捂秋冻”的民间保健经验便告知人们在这“处暑寒来”之际 , 要“秋冻” , 即不要过早地添加衣物 , 因为适宜的凉爽刺激 , 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 , 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 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中医学则认为 , 处暑以后 , 气温逐渐由热转凉 , 自然界的阳气也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转变 , 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 。我很喜欢这些说法 , 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 , 人们脆弱的意志需要“秋冻”来磨砺 , 人们浮躁的心灵也需要“收养”来沉静 。
处暑习俗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 , 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
处暑祭祖
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 , 就有开鬼门的仪式 , 直到月底关鬼门止 , 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 。
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 , 然后竖灯篙 , 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 , 架设孤棚 , 穿插抢孤等行事 , 最后以关鬼门结束 。时至今日 , 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
处暑出游迎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