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康师傅和统一走开!8090后的方便面记忆独属于:华丰三鲜伊面( 二 )


记得在小学时期的周末 , 我总会揣着从早餐钱那里省下的几块几毛 , 去士多店买一包三鲜伊面 , 享受难得的下午茶时光 。
广东这边的吃法与其他地区无异 , 都是捏碎面饼后放入调料包疯狂摇匀 , 和同行的小伙伴一点一点地品尝这顿美味 。
再来就是打边炉(火锅)的时候 , 无论你是用什么样的汤底 , 在肉类都被一扫而空的时候必定要放上几包三鲜伊面收尾 。
因为此时的汤底全是浓缩的精华、灵魂的所在 , 而面饼能够最大限度地包裹汤汁 , 只有干完这些面 , 才算是不枉这一顿 。
当然 , 如果能再放上几条青菜 , 那就是营养美味双倍的快乐 。
几乎是打从记事开始 , 三鲜伊面就贯穿着我的饮食生活 , 每当我扯开那黄色包装的时候 , 总有一股独特的面香味搅动我的思绪 , 回忆儿时的快乐和餐桌上的欢笑 。
只可惜在外卖行业的冲击下 , 包括华丰在内的各大方便面品牌 , 都在迎接一场创立几十年未有之变局;而华丰则因为内部结构的变动 , 影响力远不如以前 。
02.华丰的兴衰虽说当下的方便面市场几乎是统一、康师傅二分天下 , 但若是将时间拉回至上个世纪的8、90年代 , 华丰可是方便面市场不败的王者 。
1980年 , 上海益民四厂从日本引进了一条方便面生产线 , 极大地提高了方便面的生产效率;而此时千里之外的广东珠海 , 一位食品厂服务站的站长---熊毅武 , 敏锐地察觉到了国内方便面的市场前景广阔 。
于是在1984年 , 熊毅武拿到了广东农垦从日本引入的一套方便面生产线 , 带领着员工另开一间名为“华丰”的工厂 , 借着广东率先改革开放优势和先前生产食品的经验 , 生产出了广东第一饼方便面---三鲜伊面 。
此面之所以叫“三鲜伊面” , 是因为调料包采用猪骨、海鲜、鸡肉这“三鲜”来调制 , 鲜甜清淡的口味一下子便抓住了广东人民的胃口 。
从此 , 华丰的根便扎根在广东 , 既是对外扩展的中心 , 也是未来自保的城池 。
为进一步扩大华丰的市场 , 而后熊毅武又乘胜追击 , 请来了知名港星“肥姐”沈殿霞代言 , 并设计了一句朗朗上口的“食华丰 , 路路通”作为广告语 , 在各大电视台轮番播放 。
借着广告效应 , 华丰的版图很快便扩散到大江南北 , 甭管是西至新疆 , 还是北至东北黑龙江 , 你也都能够看到华丰的身影 。
不仅如此 , 碍于名声在外 , 在当年那个知识产权并不被十分看重的年代 , 华丰自然也就成为了商家竞争模仿的对象 。
什么山东龙丰、河北华龙......它们一直模仿着华丰的脸 , 但从未超过华丰的面 。
在当时 , 外界总是乐于给行业的佼佼者安上一些称号 , 于是 , 得益于华丰在全国的销量猛增 , 熊毅武也顺理成章的被冠上“中国方便面一哥”、“中国方便面大王”等称号 。
此外 , 能够沾上光的可不止老板一人 , 据说当时的华丰员工 , 论工资比当地的平均水平高 , 论名声比公职人员响(据说在90年代 , 华丰的普通员工就达到了2000月薪 , 而当年的北京房价也就1千多一平米吧...) , 总之谁能进到华丰工作 , 谁就当地最亮的崽 。
不过 , 一切的转折发生在九十年代初 , 在华丰一统中国方便面市场还不足十年的时候 , 统一和康师傅两家中国台湾企业迅速雄起 , 进军大陆市场 。
两家企业先是一下子推出多款口味 , 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 又通过干脆面自带调味的优势和其附赠品 , 拿下了年轻人的市场 。
短短几年间 , 统一和康师傅便扎根在大陆市场 , 而此时的华丰之所以无还手之力 , 是因为集团内部巨大转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