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圈|中国非遗奶食品制作技艺:从小众到大众的“出圈探索”( 二 )


“消费场景变了 , 我们当然也要变 。 如今我们不仅只想把产品卖到周边地区 , 还想卖到更远的地方、更广泛的生活场景中 。 ”额日和木巴亚尔是当地一家小作坊的老板 , 如今他的精力主要在新产品研发和包装设计上 。 “南方的消费者没有喝内蒙古早茶的习惯 , 坐在办公室的白领们没有吃传统奶酪的爱好 。 所以 , 我们得创新 。 ”
相较于10年前 , 正蓝旗奶制品的种类也明显更多了 。 奶棒、果粒奶皮、鲜奶糖、乳清饮料、奶豆腐月饼、奶酪披萨……
“我们去年卖了5万罐黄油 。 ”贷庆自己开着一家奶食品加工厂 , 同时也是奶食品制作技艺的自治区级传承人 。 “以前黄油大都用于传统蒙餐 。 现在因为烘焙、西餐煎牛排等 , 我们的市场前景一下就广阔了很多 。 ”

出圈|中国非遗奶食品制作技艺:从小众到大众的“出圈探索”
文章图片

图为额日和木巴亚尔专门请人设计的蒙古包形状的奶食品包装 , 主要针对游客群体 。额日和木巴亚尔 摄
当地政府也在有意识地引导创新 。 近年来 , 政府会在每年组织的奶食品展示和评比活动中安排创新评比环节 。
“这是我们新研发的奶棒 , 我之前在市面上没见过 。 传统奶制品都比较怕高温 , 但它还好 , 而且口感也不错 。 ”敖能开着一家小作坊 , 这次带着25种奶制品参加2021年奶食节评选 , 其中不少是新品 。 她指着包装精美的奶棒 , 信心满满 。

出圈|中国非遗奶食品制作技艺:从小众到大众的“出圈探索”
文章图片

图为在贷庆的奶食品加工厂 , 一瓶瓶黄油正在生产线上移动 。贷庆 摄
挖掘文化属性 , 赋能文旅产业
文化和旅游本就不分家 , 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文化认知与文化分享的重要形式 。 与此同时 , 文化又需要通过旅游来创新、传承与流播 。 在正蓝旗 , 察干伊德文化与旅游业紧密相连 。
如今 , 越来越多的游客在锡林郭勒草原游览时 , 会选择沉浸式、体验式的深度草原游 。 他们在日常饮食中就随处可见奶制品的身影;在深入牧户体验生活时 , 可以体验传统奶制品的制作工艺 , 甚至可近距离接触挤牛奶;当地也会在旅游旺季举办节庆活动 , 并打出“游金莲川草原 , 品锡林郭勒奶酪”的口号;离开草原时 , 奶酪、奶皮、奶饼等也是常见的伴手礼……

出圈|中国非遗奶食品制作技艺:从小众到大众的“出圈探索”
文章图片

图为奶酪制品 。贷庆 摄
“我们正在打造一种三生同态的经营理念 , 就是生态+生产+生活 , 我们的生产车间就在草原深处 , 同时在生态牧场里接待游客 , 让他们感受草原和奶食品的魅力 。 我们正在计划直播 , 希望把这样的美好推荐给更多的人 。 ”贷庆谈起未来 , 满是憧憬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