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补白大王之称的掌故专家郑逸梅 , 所著《食品谈往》 , 记名人食事 , 多闻所未闻 , 其中有不少弥足珍贵的史料 。 如记陈蝶仙逸事:“天生虚我陈蝶仙 , 喜食香菌 , 曾补陈仁玉《菌谱》之不足 , 更撰《菌类食谱》 。 ”
陈蝶仙(1879-1940)原名寿嵩 , 后更名栩 , 字栩园 , 号蝶仙 , 别署天虚生我 。 浙江钱塘人 , 博学多才 , 十余岁即能咏 , 为南社社员 , 有诗词集《栩园丛稿》;蝶仙又是近代鸳鸯蝴蝶派作家中的主将 , 著有《玉田恨史》、《琼花劫》等小说多种 , 演才子佳人悲欢离合故事;辛亥革命后 , 主编《游戏杂志》、《女子世界》及《申报》副刊自由谈 , 是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多才多艺 , 颇有影响的作家 。
在中国传世的古农书、食谱、食经、笔记杂乘如《齐民要术》、《山家清供》、《饮膳正要》、《食宪鸿秘》、《清稗类钞》等著作中 , 虽然记录了数百种用菌类制作的美点佳肴、但从无菌类菜谱之专著 。 陈仁玉《菌谱》虽为菌类学专著的开山之作 , 也只是对他家乡仙台出产之菌类 , 分述其形状性味 , 以及所产之地、所采之时 , 对其食用方法皆语写不详 , 或付阙如 。 以中国菌蕈文化之博大精深 , 直到晚近而无专门食谱 , 可谓缺典 。 当时沪上颇重香蕈 , 陈蝶仙每于食后感其不足 , 着手写了一部《菌类食谱》 , 套用现代的话来说 , 是填补了一项空白 , 可以作为评职称的条件或获奖的 。
令人至为惋惜的是 , 中国第一部菌类菜谱 , 至今下落不明 。 郑逸梅曾来信对我说:“《菌类食谱》 , 祗知其名、未见其书 。 且蝶仙逝世多年 , 其后人小翠文革中被迫致死 , 沪上已无其家族 , 殊难寻索 。 ”这段话似可作为前文的补充 , 但郑老亦如我不甚甘心 , 信末又附言:“蝶仙所刊印之书甚多、不妨向图书馆找找 。 ”我想它应该是刊发在陈蝶仙主编之《女子世界》或《游戏世界》之类刊物上的 , 倘有“菌迷”先我发现 , 使这部蒙尘已久的著作 , 能得以重睹天日 , 也是菌蕈文化史上一个幸事 。
做菜是一种学问 , 也是一门艺术 ,
吃到美食的人开心
做菜的人心里也会得到巨大的满足 。
美食 ,
从山珍海味 , 到街边小吃 ,
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 ,
每一样都散发着它们独特的魅力 。
【野菜|名人与菌—陈碟仙续谱】吃前有期待 , 吃后有回味 ,
这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味觉感受 ,
更是一种精神享受 。
对于饮食 , 我们从古至今都是讲究的 ,
光从选料、刀工到火候、技法、调味 , 甚至于到环境情调都是细细划分 ,
推荐阅读
- 香菇|如果去日本旅游,可以常常排名前十美食,就是太清淡
- 荠菜|春天这5种野菜名气很大,有的跟蒲公英很像,有的南方人很少知道
- 煲仔饭|野菜素包的家常做法
- 浙江省|中国浙江最有名的七碗面,第三碗最不得了,“年龄”比咱都大
- 野菜|5种野草特养人,挖回家还能做成美味,在不挖就老了
- 野菜|我家最常做的5种早餐,食材常见,做法简单,好吃又管饱
- 餐饮|精坤企业之:黄精盛宴。
- |深受年轻人喜欢的美食,这几道榜上有名,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 上海市|马未都:我第一次吃上海名菜红烧带鱼时,感觉受到了侮辱
- 名菜|来上海必吃的8道本帮菜,浓油赤酱,全是上海菜精髓,你吃过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