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春日春盘细生菜

“安史之乱”后 , 客居夔州的杜甫在立春时节 , 以诗句回忆天宝盛世:“春日春盘细生菜 , 忽忆两京梅发时 。 盘出高门行白玉 , 菜传纤手送青丝 。 ”遥忆过往的繁华 , 对比今时的飘零 , 空有怅然之感 。 诗中所写的“春盘细生菜” , 是一种流传数千年的食俗 , 历代帝王惯例在立春前日赐臣子春盘、酒诸物 , 民间亲朋好友之间也以此相互馈赠 , 诗中的“盘出高门”即为官宦之家互赠春菜的景象 。
“立春日食生菜”的习俗至迟在东汉已经广为流传 , 当然 , 古人所说的“生菜”并不专指今天俗名生菜的“叶用莴苣” , 而是生食蔬菜的统称 。 古代认为 , “食生菜以导和气” , 对身体有益 。 晋代时将生菜的范围明确为“五辛盘” , 也就是五种有辛辣味的蔬菜 , 在立春和正月初一均可食用 。 《岁时广记》所记录的盘中“五辛”包括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 , 东晋时江淮地区则习惯在立春时吃芦菔(萝卜)、芹芽 。 在唐代 , “五辛盘”转变为“春盘” , 盘中除了新鲜蔬菜外 , 还有一起搭配食用的薄面饼——“春饼” 。 唐代种植蔬菜技术尚不够发达 , 立春时食用的新鲜菜较为有限 , 到了宋代用来做春盘的菜已经相当多样 , 苏轼诗词中的“蓼茸蒿笋试春盘”“春盘得青韭”尽显一派盎然春意 , 皇宫中的春盘更是“翠缕红丝 , 金鸡玉燕 , 备极精巧” 。
初春吃蔬菜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 , 可以上溯到《庄子》中“春正月 , 饮酒、茹葱 , 以通五脏” 。 按照传统医学理论 , 春天“肝气”旺盛 , 容易困倦 , 吃辛辣蔬菜能够“助发五藏(脏)气” , 起到醒神去乏的效果 。 根据现代保健理论 , 冬春交际时容易受凉感冒 , 吃些辣味确实对发汗提神有一定作用 。 在科技和物流能力都较为落后的古代 , 尤其在北方经历了难见绿色的漫长冬天后 , 清爽的蔬菜令人心情为之一振 。 但古人也担心吃多了不易消化 , 注重“不过多 , 取迎新之意而已 , 及进浆粥 , 以导和气” , 用现在的话说 , 就是喝点粥“溜溜缝” 。
【古代|春日春盘细生菜】古人在立春、正月初一吃的以“五辛”为代表的蔬菜 , 有些现代人仍然在吃 , 例如吃萝卜“咬春”的习惯流传至今 。 北方的“春饼”、南方的“春卷” , 都可看做是“春盘”食俗的延续 , 所用食材比起古代自然是更丰富了 。 不过 , 古代春盘中也有一些菜远离了现代人的餐桌 , 其中最典型的当数蓼 , 《诗经》写“山有桥松 , 隰有游龙” , “游龙”就是生长在水边的“红茏” , 也就是红蓼 。 它有一种特别的辛辣味 , 古人做“春盘”主要用它的嫩芽 , 将浸湿的种子装在葫芦里 , 挂在火上取暖 , 等到生出鲜嫩的红芽就可以吃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