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西的男人和大碗面

山西省|山西的男人和大碗面

文章图片



外界对山西男人的群像描写是男人们手捧大碗吃面 。 是的 , 山西人爱吃面 , 特别是男人 , 再好的山珍海味也食之无味 , 犹如江南人没吃大米饭等于没吃饭 , 湘贵川渝没有辣椒便说没吃菜一样的普遍意义 。 在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 , 面对七碟八碗 , 酒酣耳热之际的男人也会说 , 回家吃碗面去 , 似乎家的灵魂和核心不是父母、爱人和孩子 , 而是一碗面 。 男人们的至情至性 , 酒后真言 。 能摆脱良辰美景、红尘佳人和饕餮之欲 , 风尘仆仆回奔家中 , 居然为了一碗面?且不说大丈夫天地之志 , 即便匹夫也显得过于小家子气了 。 路边很多小饭摊、小饭馆 , 中午幌子挂出后 , 吃面的人络绎不绝 , 这里不分贵贱 , 无论身份 。 很多地方对山西人的评价就是一个字:抠 , 连自己吃饭都舍不得花钱 , 吃一碗面甚至没有菜 。 无法反驳 , 这是事实 。 那些“男人们手捧大碗吃面”的群像描写的背景大多是传统村落的中心 , 席地而坐的男人们狼吞虎咽 , 最多手里拿一根葱、几瓣蒜 , 或者一根腌黄瓜条 , 老咸菜 。 简朴的生活 , 看着让人心疼 。 流传在保德地区的民歌“酒盅盅乘米不嫌哥哥穷” , 让爱情变得特别凄美和苍凉 , 深刻影响后世的走西口也因此产生 。 历史上有段时间山西确实穷 , 除了名声显赫的少数晋商富贾以外 , 很多“地主老财”们也不过三十亩地一头牛 , 面朝黄土背朝天 , 吃的五谷杂粮 。 到了农闲时节 , 一日三餐精简为一日两餐 , 晚间实在饿得慌 , 土炕火洞里烤个土豆 。
但就是这口土豆 , 成为山西小孩童年情感最深藏的回忆 。 孩子们走街串巷玩耍 , 饿了随便到一个同伴家里 , 烧一捧柴火 , 扔进去几个土豆 , 世间再好的美味也比不过你一口我一口狼吞虎咽 , 并且随着友谊也把对土豆的依恋装进一生的情怀中 。 大人们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 , 只要不浪费基本上是默许的 , 甚至看着孩子们扒开烧焦的、漆黑的外壳 , 冒着热气的土豆沙瓤泛着晶光 , 一口下去唇齿留香 , 手上、腮帮子上满是黑灰的滑稽中 , 看到成长的欣慰 。 现代人很难理解 , 过去老人们吃土豆是不削皮的 。 山间泉水带走一切尘土 , 土豆入锅后皮变得纤薄柔软富有弹性 , 轻松就可以剥下 , 不带任何果肉 。 这是传统中与生俱来的节俭品质 。 扣 , 不过是通俗化解读 , 不被世俗所认知的深层内敛 , 宛若抱残守缺与固守家园间的犹疑和误解 。 山西表里山河 , 走出家园困难重重 。 是从明末清初开始的走西口让外界知道了晋人顽强和坚韧不拔 , 逃荒的路上与自力更生同步而行 , 现在的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西宁等地都是山西人走西口的杰出创造 , 见证了山西人改天换地的决心、智慧、勇气和力量 。 璞玉藏石 , 往往是卞和式的痛哭 。 他人看来 , 卞和痛哭“继之以血”的过程是一种愚痴 。 但卞和内心空明清朗 , 从不会放弃坚守的力量 , 并坚信这种力量最终会迎来云开日出 。 守得住清贫 , 耐得住寂寞 , 有血性、有理想 , 才能赢得最后的风景风光 , 即便面对腐朽 , 也会抵达最终的神奇境界 。
【山西省|山西的男人和大碗面】
为了这个美好 , 山西男儿习惯了草根生活 , 骨子里却浸透了百事可做的性格 。 树荫下的花蕊 , 从不敢仰视天空的湛蓝;从小吃烤土豆的孩子们 , 可以扬沙满天 , 遮挡住半个太阳;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倔强 , 如高山流水 , 可以披荆斩棘矢志前行 , 再坚硬的岩石也会冲刷出沟槽——随便翻阅典籍和现代记录 , 都可以找出山西人创造奇迹的事迹 , 只是他们不喜欢炫耀 , 更不喜欢被夸大而已 。 吃土豆的孩子们 , 是不会羡慕树荫下花蕊的 , 即便如今孩子们被更好地关爱庇护 , 在更好条件下生活 , 也会有人不约而同地寻找烤土豆的滋味 , 哪怕他从未吃过烤土豆 。 遗传着节俭的传统 , 加上骨子里的教养 , 使山西人在现代生活中略显低调 , 似乎世事与己无关 , 又有着孤芳自赏的高傲 。 这点被折射在对一碗面的钟情上 , 味蕾、嗅觉早已习惯的浓香味道 , 通感成精神的享受 。 当然 , 没有亲口品尝那碗面 , 又怎知其中滋味 。 几个西红柿 , 一颗鸡蛋 , 油火之后便成为最简单的卤味 。 醋、酱油、香菜、葱花、辣椒等为作料 , 加上一碗面 , 可以是刀削面、手擀面或者剪刀面 , 饸烙面 , 总之就是这块面 , 和软和硬 , 都可成美食传奇 。 山西面食能够全省通行 , 不在味道 , 而是制作工艺的简单 。 内心纯净的人大道至简 , 从未想过要把生活搞得复杂 。 奔跑回家吃面的山西男人 , 深藏着天地间最朴素的哲学修为 , 返璞归真 , 荣耀自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