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易物|聊聊过年那些事(连载七)——洁白豆腐飘清香

作者:李守才七.洁白豆腐飘清香
此后几天里,是比较忙碌的日子,大都与吃食有关。豆腐是必备的一种食品。制作豆腐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豆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与肉鱼相媲美,松软清香尤其适合老年人食用。“洁白”的豆腐,人们还赋予其美好的品格,要学豆腐那样“廉洁”做官、“清白”做人。
二十五是玉帝下界巡视的日子,以前有一幅年画反映的就是玉帝站在门外,注视农夫家磨豆腐做豆腐的情景。少数农户自己做,大部分农户则去豆腐坊换豆腐。
年前的豆腐坊可忙了。磨浆的、滤汁的、烧火的、打包的、外卖的,需要好几个人。以前没有机器、没有电,属于典型的手工作坊。过年需求量大,要备足货。
作坊一般用的是稍小点的手磨,由两块稍扁些的直径相同的圆柱形石头拼合而成,中心下层有轴榫,上层有轴卯。一丁字形木杠连在磨的上层上,两手握“丁”字的一“横”上,一推一拉使上层旋转运动。极象蒸汽机火车头上的活塞与连杆带动车轮转动的装置。
将黄豆泡好,上磨磨成稀浆糊状,从磨缝中顺下层流在磨盘上,汇到磨盘嘴流入下边的缸中,再将豆浆糊舀入滤布过滤。滤布是一大块正方形白布,四角拴在十字交叉中心串在一起的木棍四端上,木棍中心悬挂于房梁上。人握其中相邻两端一上一下,使乳白豆汁滤入下边的大盆里,豆渣象个大球在滤布里翻滚,滤尽豆汁取出豆渣。再将豆汁盛入大锅内烧开,加入适量石膏水,这可是个技术活,加多了加少了都不行。形成半凝状态,盛入铺有滤布的筛筐里,把布包起,上放一平板,平板上压一适当重物,使水淅出漏下,过段时间就成为豆腐啦。
制作过程中,烧开后就成为“豆浆”,加膏后半凝状态即为“豆脑”,均为人们喜爱的美食。当然还可深加工成豆皮、豆干、豆乳、腐竹、臭豆腐等。
外卖的挑着豆腐挑子,走街串巷,敲着行业特有的信息传递工具——梆子,响起清脆而又有节奏的梆声“——……”,不时喊几声“豆腐啦——都富。”人们听到梆声走出家门,用传统的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方式,拿大豆换豆腐,每户都换不少。
俗话说:“富人吃贵物,穷人吃豆腐。”买贵物要花钱,而大豆是自产的,豆腐还是可以多换些的,做菜、作馅、作汤均可。还可换一些豆腐渣,蒸些窝头吃,在那个年代也算作挺好的食品。
【 以物易物|聊聊过年那些事(连载七)——洁白豆腐飘清香】壹点号实验老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