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到六大茶类的起源研究》( 四 )


四川绿毛茶要加工为蒸压团块茶的半成品,要经过20多天 的湿堆才能变黑 。 通过这样实践,有了变色的认识,就采取新的 技术措施,发明为黑毛茶的制法 。 二是如湖南安化黑毛茶揉捻后渥堆20多小时,使叶色变成褐绿带黑,而后烘干为黑毛茶,是起源于十六世纪以后的 。
渥堆作用与四川绿毛茶堆积凹多天做色工序相似,变色过程大大缩短、技术有很大革新 。 这种黑毛茶经过各种蒸压技术 措施,造成各种各样的黑砖茶 。 如安化的黑砖茶、茯砖茶、花持 (现改为花砖茶);散装黑茶有天尖、贡尖(现改为湘尖1号、2 号) 。
历史上记载的黑茶,十六世纪以前,是指四川由绿毛茶经过 做色工序变为的黑茶成品,远在宋神宗赵顼熙宁(公元1068至 1077年)年间就有 。 十六世纪以后,是指安化的黑毛茶加工后的各种黑茶 。
绿色变黑色四川称做色,湖南称握堆,湖北青砖茶称沤堆云南称转色,名称虽不同,其实则一,都湿堆或半干长久堆积之故也 。
4、白茶起源:古时的白茶是蒸压团茶屑绿茶类 。 现代的白茶是散装的,自成一类 。 宋子安于公元1064年前后写的《东溪 试茶录》,是指茶树品种芽叶都是白色,叫白叶茶,现泾县春茶期间,主要产茶山区,如汀溪、爱民、南客、太元、潘村乡等地均已陆续发现有白茶树 。
熊蕃于公元1121年至1125年写的《宣和北苑贡茶录》说: “至大观初(公元1107年),今上(指宋徽宗赵佶)亲制《茶论》二十篇,以白茶者,与常茶不同,偶然出,非人力所致,于是白茶遂为第一 。 ”
福建福鼎的白毫银针,起源于公元1796年 。 白牡丹是继白 毫银针之后,最早创制于建阳水吉,后传人政和、福鼎 。 公元 1922年,政和开始创制白牡丹 。
5、青茶起源:据福建安溪县人民政府查档案资料,青茶是清 朝世宗胤桢雍正三年至十三年间劳动人民发明的 。 太平天国时 期闽南近海居民,纷纷逃难,安溪居民有的内迁到沙县集居;有 的过海入台湾省 。 青茶制法就随之传人沙县和台湾 。 沙县和台 湾很早就出产青茶 。
有的从沙县往北前进就到了崇安 。 就在荒地武夷山开发茶业 。 武夷山种茶制茶的居民都是安溪人,至今仍如是 。 台湾开 始种茶制茶者也是安溪人 。 从此证明青茶发源于安漠是无可怀 疑的 。
武夷山土地少不能容纳很多移民为生,有一部分游民流人江西上饶附近各地农村,到茶季时来武夷山为采茶制茶雇工,茶季结束即回江西,至今亦仍如是 。
清朝文宗奕订咸丰(公元1855年前后)年间,当时福建红茶 生产过剩,品质下降,销路不畅,茶价下跌,影响广大人民生活, 促使茶业劳动者在制茶实践过程中加深认识,改进制茶技术措 施,提高品质 。 武夷岩茶就于茶业危机时,在安溪青茶的基础上大力改进技术,提高技术而兴起的,扬名国内外 。 制法和品质都 胜过其它茶类 。 是时,台湾省台北包种,政和白毫莲心的青茶相继出世,以扩大销路 。
青茶制法是在绿、红茶之间 。 由于黑茶的实践 。 启示了黑茶 品质在绿、红茶之间,先是绿茶制法,后是红茶制法,就认识了先 红后绿的制法,可以创新茶类,认识再实践,就发明了青茶制法 。 青茶具有红、绿茶的优点,既有红茶的色香优美,又有绿茶 的爽快刺激味感,但无绿茶苦味和红茶涩味的缺点 。 在制绿茶、 黑茶、红茶的基础上,无数的实践与认识往复循环,才发明青茶制法 。 六大茶类的技术措施,以青茶为最精巧 。 品质也以青茶为最好 。
6、红茶起源:红茶制法是在绿茶的晒青做色和黑茶及白茶 《芽茶》的基础上发展的 。 先是小种红茶起源于16世纪,亦称正山小种;正山是指福建与江西交界的桐木关生产的小种 。 从小种红茶流传到闽东各县简化制法的工夫红茶,则起源于公元 1650年前后 。 小种红茶是鲜叶,加工复杂,毛茶加工简单;工夫红茶刚相反,简化鲜叶加工,毛茶加工大下工夫,所以叫工夫红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