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说饮茶——但以喜心饮茶,就有禅意


赵朴初说饮茶——但以喜心饮茶,就有禅意

文章插图

赵朴初是中国当代佛教界德高望重的领袖,他对佛教有独特的认识,主张积极入世,反对空洞的面壁念经 。 由朱洪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的新书《赵朴初说佛》,翔实地记述了赵朴老一生中体悟、认识佛学真谛的方方面面 。 阅读此书,可以在了解赵朴老爱惜佛教不迷信,将佛教精髓转化成玉液琼浆,造福于人间的同时,明白怎样才能具备“慈忍”的品格,了解佛教中的辩证法,增加佛教文化方面的知识,收益多多 。 本版内容摘选自该书第一编 。 朴老爱喝茶赵朴初既是中国佛教界的领袖,又是茶文化协会会长 。 他平生不喝酒,不抽烟,唯一的嗜好是喜欢喝茶,自称“茶篓子” 。 早年,他曾吟诗“冷意初凝借茗浇”,表示了用喝茶驱寒的心情 。 即便在病中,他也饮茶,所谓“舌存堪味茗” 。 晚年更是“茶香朝夕药香俱”,即:怀抱茶杯和药罐子,朝夕离不开它们 。 朴老喝茶,不讲究茶具,随缘而已 。 主人因为慕朴老大名,常以最高档次的茶和最美的茶具相奉 。 而朴老在家时,常捧着一个罐头玻璃瓶子代替茶杯,里面盛着清芬四溢的茶 。 这朴实的茶具,与乡野村夫使用的,没有什么区别 。 客人来了,家人泡上一杯茶,主客借茶助兴,聊上半天 。 朴老的茶具简陋,与主人的朴实风格如出一辙,常常一下子拉近了和客人的距离 。 赵朴初本人喜欢喝茶,也喜欢吃甜食,这和小时候家庭的习惯有关,也和佛教的饮食习惯有关,因为茶与佛教修持有特殊的关系 。 为了有助于比丘的修持,传统的佛制规定,比丘午后不吃食物,但一般可以喝茶 。 所以,茶是僧人维持生命的重要饮料 。 赵朴初说:“这个制度,今天南方国家仍普遍实行 。 最严格的只喝白水,连牛奶、茶、椰子水都不喝 。 但一般的僧人午后可以喝茶、汽水、果汁,也可以吃糖 。 ”僧伽制度中,除了饮食与饮茶有关,还有许多东西与茶有联系 。 如僧人的衣服,明朝就规定为茶褐色,用茶褐色作为中国僧人僧装的主色调,就突出了禅茶相通的一面 。 在朴老眼里,茶即禅,喝茶即谈禅 。 一次,赵朴初请同住北京医院的剧作家曹禺一起喝茶,说:“清心须清腹 。 我最喜欢的是早上起来,泡上一杯好茶 。 ” 曹禺晚年也经常读朴老送他的《心经》,曾问朴老:“你喝茶,可有禅意?” 赵朴初说:“但以喜心饮茶,就有禅意 。 ” 说得多好啊!在曹禺面前,笑吟吟的朴老何止是以喜心饮茶?那分明是以喜心待人、以喜心利他呢!清味领禅家朴老爱喝茶,也常以茶入禅诗 。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饮茶诗,如《茶经新篇》(或《茶诗入禅》二首之一),最见禅意,其诗云: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 “吃茶去”是唐代高僧从谂禅师的禅林法语 。 赵州从谂禅师问新来的僧人:“曾到此间么?”来人说:“曾到 。 ”师说:“吃茶去!” 再问,这个僧人说:“不曾到 。 ”师仍然说:“吃茶去!” 院主事后问从谂禅师:“为甚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从谂禅师不讲话,手招院主,主答应:“诺!” 从谂禅师说:“吃茶去!” 朴老以为,品茶和学佛虽然皆是宽性宜情之举,但两两相比,与其空洞的学佛持偈,倒不如品茶去了 。 这里既包含了朴老对佛教入世的独特的认识,即反对空洞的面壁念经,主张积极的入世;也包含了朴老爱惜佛教不迷信的传统 。 相反,朴老主张将佛教的精髓转化成玉液琼浆,超越个人的自我体验,造福于人间 。 这也是朴老长期力行的 。 因此,对那些不能入世、不关心世间事的纯粹的法事,诗人发出“不如吃茶去”的感慨 。 由茶而禅,茶禅相通 。 静心品茶,是可以达到与坐禅一般境界的 。 朴老的这首诗后被谱成《吃茶去》曲,广为传唱 。 体现“茶禅一味,茶禅相通”的诗词,朴老还有许多 。 如朴老为《赵州禅师语录》题诗,云:“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即认为赵州禅师万语千言,只此“吃茶去”一句最出名 。 安上法师送碧螺春给朴老,朴老吟诗:“好参微旨赵州茶,清味领禅家”,也是讲茶禅一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