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作为一种饮料,起源于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 。 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茶的古字)而解之 。 ”
由于茶树鲜叶有较强的灭菌和解毒功用,所以茶叶最初是直接食用新鲜叶子,作为药用,后来发展为熟吃,烹煮饮用,冲泡饮用,直到今天,成为与咖啡、可可并行的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写出了品茶之境 。 当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来到栊翠庵,妙玉向众人献茶之后,请宝钗、黛玉去吃体己茶,宝玉也跟着去了,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事情,极能说明中国茶文化的境界 。
妙玉先拿出七种非同寻常的茶具,茶具的精美可见茶在当时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它已经成为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生命活动 。
其后,妙玉煎茶,其用的水也非同小可 。 黛玉不知,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不由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我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 。 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的雨水哪有这样的清淳?如何吃得?”
【《红楼梦》品茶之境】妙玉用的茶叶如何,书中没有明言,但她奉与贾母的老君眉都那般清淡醇香,她自己所用之茶自不待言 。 仅在一个小小的修道庵中,随意品一次茶,就如此考究精致,不仅茶具、茶叶精妙绝伦,连煎茶之水也费尽心机,可见茶与境连 。
至于吃茶之法,妙玉更有高论:“一杯为品,两杯就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饮牛饮驴了 。 ”尽管这话有些夸张,但也说明饮茶是人生的一件雅事 。
饮茶最重要的是一种心境 。 唐人裴汶在《茶述》中说:“茶……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 。 ”茶味在于“淡”,饮茶时需要神清气闲,心态平和,在静默中细细品味,喧闹污浊是与茶境不符的 。 一人独饮,或有性情相投、心境淡泊的朋友共坐,浅斟细酌,清言雄辩,在一杯清茶中静静享受人生,韵味至深 。 此情此景,何等情爽宜人,于是千般忧虑都悠然忘怀,心绪清明,神驰物外 。 面对挚友,体会一种人生淡然的心境,才能不腻不烦而持久 。 所以说,在洁净无染的气氛中,一杯淡茶能涤去忧愁烦恼,能带来静穆和善 。 这种通过荣为中介,把我们引进一个闲静清高的人生境界,就是达到茶中极境了 。
只有当眼前心中没有了富丽奢华的景象和蝇营狗苟的私念时,才能感受茶那淡远的幽香 。 因此,饮茶时环境和心境都极其重要 。 据《茶疏》所载,适宜饮茶的环境为:心手闲适,杜门避事,荷亭避署,小院焚香,清幽寺观,名泉怪石等等 。 而作事、观剧、发书柬、长筵大席、人事忙迫时则不宜饮茶 。 烹茶时不能用恶水、敝器、铜匙、木桶、柴薪、鼓炭等,也不宜靠近阴屋、厨房、市喧、酷热斋舍等 。 茶之一物,因包含着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世界,而成为一种艺术、一种文化 。
茶之道是一种高洁醇美的象征,是中国艺术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节 。 茶的各道工序,不管是采茶、制作、还是烹煮、斟茶,洁净是其第一准则 。 采茶时必须是天气清明的早晨,空气清新,茶树上露水芬芳犹存,所采的茶才是上品,阴雨天采的就差了;制作时杀青、揉捻、干燥等等诸道工序更要洁净无垢 。
茶讲求和谐,因此好茶要配好水,择水是极为重要的 。 山上的水为最好,山水中又以乳泉细流者为上 。 唐代茶圣陆羽曾经品评天下名泉,第一是庐山康王谷帘泉,第二是无锡惠泉寺石泉(着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即源于此),第三是蕲州蕲水(今浠水县)兰溪石下水,好茶名泉,相映生辉 。
推荐阅读
- 九 邬梦兆茶诗词选集
- 十一 邬梦兆茶诗词选集
- 十大著名茶典故
- 《红楼梦》品茶之百味
- 一 邬梦兆茶诗词选集
- 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
- 杨万里的《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
- 《茶经》 卷下 六之饮
- 《茶经》 卷下 七之事
- 《茶经》 卷下 八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