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管理, 提高茶树抗旱能力从茶籽播种到出苗期间, 出土幼苗能达到早、壮、齐的要求, 就大大提高幼苗的抗旱力 。 在苗期旱害调查中可以发现, 受害较重的茶苗, 往往是出土较迟, 或者是旱季正在破土成长的幼苗, 最容易的产生烙苗死亡现象 。
因此采用秋播或春季浸种催芽后播种, 是实践中成功的经验, 值得推广 。 在旱害调查中可以看出, 高温干旱期来临前, 苗高如能在5厘米以上, 并有几片真叶开展的茶苗, 抗旱力就显著提高 。 浅耕除草对提高茶苗抗旱力也有一定帮助 。 旱季又是减少杂草与茶苗争夺水分有效的方法 。 但浅耕除草要早, 否则会弄巧成拙, 反而加重旱害 。 引外, 旱季勤施稀薄水肥, 既能补充水分, 又能增加养分, 从而提高茶苗的抗旱能力 。
②防冻 茶树冻害有雪冻、风冻和霜冻等几中 。 长江以南以雪冻和霜冻为常见, 而其它茶区这三种冻害均有发生 。 茶树受冻后, 有赤枯和青枯两种表现形式, 南部茶区以赤枯为主, 北部茶区则两类兼有发生 。 霜冻和风闲在受冻后即现危害状, 而雪冻是在溶雪过程中逐步出现冻害, 在积雪期间, 相反对茶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茶树具有一定的抗御低温的能力, 但不同器官的抗寒力是不同的 。 据有关资料报道, 茶树叶、茎、根的抗寒力是依次递减的 。 在冻害调查中可以发现, 茶树根系因有土壤保护, 往往不易受冻 。 所以在生产实践中, 茶树冻害发生演变的程度是叶片首先受害, 继而扩展到茎部, 只有在气温极度寒冷的情况下, 根部才遭冻害 。
冻害发生的原因, 一是与气温有关系 。 从气候情况来分析, 不外乎三个因素, 即低温、干旱和大风 。 这三者往往是们随发生的, 而低温是主导因素, 干旱和大风可以加深冻害的程度 。 据山东省日照倒1971-1977年茶树越冬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指出, 凡冬季负积温总值超过-100℃, 极端最低温低于-10℃, 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最长连续天数大于14天, 这一年的冬季茶树就容易发生冻害 。
此外, 冬季降温剧烈, 冻土深而持续期又长, 这时大风和干旱也成了加深冻害的重要原因 。 二是与品种有关系 。 不同品种抗寒能力是不同的, 有的品种耐寒些, 有的品种抗寒性较差 。 从山东省引种的结果来看, 该省试种初期, 引种了安徽、浙江、江苏、湖南、陕西等省的茶籽, 经多年观察比较, 证明安徽黄山附近的群体种在当地表现抗寒力较强 。 而在山东结实的地产茶籽 。 长势和抗寒力更强 。 三是与地理有关系 。
冻害与纬度和海拔高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茶园不同坡向也是冻害发生不一的相关因子 。 通常表现是, 高纬度、高海拔和北向坡的茶园, 茶树容易受冻, 山谷和冷空气沉积的过道茶园, 也容易受冻, 四是与共园管理有关系 。 茶园管理不善, 措施失当, 也会造成茶树冻害 。
防止冻害发生或减轻受冻程度的方法:
选用抗寒性较强的品种这是解决茶树受冻的根本途径, 各品种抗寒力大小是受茶树本身遗传特性决定的 。 因此, 常有冻害发生的地区, 在开辟新茶园时, 对各品种抗寒力要做到胸中有数, 要选择抗寒力强的品种作为下期引种的对象, 同时要特别注意选留地产抗寒力强的茶籽扩建新茶园, 从而争取从根本上解决茶树受冻问题 。
物理方法保护冻害发生在寒流频繁的冬季和早春, 借助有利地形和设置挡风物, 可以收到防寒保暖的效果 。 南方高山和纬度较高的北方山区, 发展新茶园时, 要首先选择避风向阳的有利地形优先发展, 这样可凭借山峰的屏障作用, 起到防寒防冻效果;其次在开辟新茶园时, 有意识地保留部分原有林木, 注意道路两旁的绿化工作, 增设防护林带, 这些都是永久性的保护措施, 值得提倡和推广;此外, 一、二龄茶苗采用埋土过冬(注意露顶和早春分期扒土), 增设风障, 地面铺草, 也是防冻的有效措施 。
推荐阅读
- 茶树的播种技术与茶树的移栽技术
- 茶树的栽培技术
- 茶树病害防治管理
- 觉山寺前古茶树
- 茶树的种植方式与密度
- 茶树营养体贮藏和有用生殖形质保存法
- 信阳毛尖茶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
- 茶树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 云南茶树虫害成灾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 适应浙江省推广的茶树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