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树虫害成灾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随着云南茶叶生产的发展 , 云南茶树病虫害的种群从少到多 , 不断演替 , 危害日趋严重 。 分析其原因 ,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 , 单一化种植
近些年来 , 云南茶叶种植面积发展较快 , 1995年云南省茶叶面积仅为116.2万亩 , 而1999年已扩大到244.5万亩 , 跃居全国第一 。 茶园种植面积的扩大 , 大面积连片单一化种植 , 使许多当地昆虫被迫食性转移 , 进入茶园 , 转化成茶树害虫 , 并且在茶园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获得大量的繁衍;茶园面积的扩大 , 使许多病虫害的传播获得了便利和机会 , 由此增进了病虫害的侵害 。 据我们调查在勐海茶区 , 尺蠖类害虫就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后才由其它作物上或从其它地区迁徙到茶园的一种害虫 。 另外 , 垦荒毁林 , 茶树单一化种植 , 生物多样性下降 , 生态平衡遭破坏 , 茶园生态系统的调控能力削弱 , 茶园有益天敌减少 , 由此导致了病虫害的危害成灾 。
2 茶园栽培管理措施的变化
    随着茶叶栽培管理模式的变革 , 在种植上从丛植到条植 , 茶园从零星到密植速成 , 由此为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 , 并加大了防治难度;为提高茶叶产量偏施氮肥 , 促进了芽叶的生长 , 却又助长了如假眼小绿叶蝉、螨类 , 叶部真菌病害茶云纹叶枯病、茶饼病等病虫害的危害;良种的大力推广种植 , 极大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 但由于良种芽叶肥壮 , 养分含量高 , 吸汁性、趋嫩性害虫种类愈来愈多 , 危害也愈大 , 象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现已成为云南省滇南、滇西南茶区危害成灾的主要害虫 。
3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病虫害之所以能在茶园发生危害成灾 , 除了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生存空间外 , 最不能忽视的人为因素是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农药使用 。 农药的使用从有机氯、有机磷到拟除虫菊酯类等 , 多年的使用导致了茶园病虫害抗药性增强 , 天敌大量伤亡;其次是对靶标不明确 , 安全间隔期观念淡薄 , 随意使用农药 , 这也是造成茶园病虫害猖獗危害成灾的因素之一 。 据罗亨文调查 , 一次施用乐果、敌敌畏的茶园 , 蜘蛛数量减少一半以上 。 云南省茶园二、三十年来由于多年使用有机磷农药乐果、敌敌畏防治假眼小绿叶蝉 , 使用浓度逐年提高 , 大量杀伤了天敌 , 致使假眼小绿叶蝉危害愈来愈严重 , 并在害虫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 。 农药的使用起到了灭害保收的作用 , 但也杀伤了天敌 , 促使病虫害种群的演变和危害加剧 。
防治技术研究
1 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茶园病虫害
云南茶区具有独特的气候和环境条件 , 山川地貌错综复杂 , 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 由于病虫害发生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 云南茶区应发展以生态为主体 , 植物种群多样的立体复合生态茶园 , 促进茶园的生态平衡 , 茶林结合 , 因地制宜建立保护林带、茶果、茶林、茶药等茶园 , 进一步维护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 增强群落之间良好的调控能力 , 以达到限制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目的 。 早在八•五期间云南省有关科研、生产单位就立项开展了“生态茶园建设与小绿叶蝉防治研究”的课题 ,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利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天敌资源是云南茶区对病虫害控制的根本措施 , 并且也符合目前提倡的茶叶无公害或有机茶生产的要求 。
2 保护和充分利用病虫害天敌资源
云南茶区孕育了丰富的天敌资源 。 罗亨文等早在六•五期间就对云南的茶树害虫天敌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 , 发现了包括捕食性昆虫、蜘蛛类天敌384种 , 真菌、细菌、病毒等害虫病原微生物22种 , 如蚧类上寄生小蜂、茶毛虫上寄生的茧蜂、捕食咖啡小爪螨 , 食螨瓢虫(Stethorusp)、寄生在假眼小绿叶蝉上的圆子虫霉 , 并对园子虫霉的田问抑制效果进行了初步观察;这些丰富的天敌优势种群对病虫害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控制;思茅茶区曾用白僵菌防治假眼小绿叶蝉 , 具有—定效果 。 这些研究为充分开发利用天敌资源打下了基础 。 近些年来 , 大力提倡无公害茶园生产和有机茶园生产 , 更加促进了此项研究的开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