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引种|茶树引种技术简介

      茶树引种是使栽培品种多样化、良种化最简便有效的手段, 它包括国内省与省、国外国与国之间茶树优良品种的引人 。 一般引种地区之间应该是地理上间隔, 生态条件有差异的 。
       茶树引种, 方法简便, 容易见效, 50年代以来, 扩大了良种种植面积, 例如云南大叶种引至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 面积已达100余万亩, 福建、浙江等省利用引种驯化的云南大叶种作原始材料, 育成一批优良高产的新品种 。 南茶北引取得新的进展, 中国茶树分布的最北界线, 由原来的34°40′N左右推移到37°49′N附近, 向北推进了350余km 。 还先后从前苏联、日本、印度、越南等国引进一些茶树品种, 如格鲁吉亚1号、4号、6号、8号、薮北种、阿萨姆种和越南大叶种等 。
引种驯化主要有两点:
第一, 从生态条件相近地区引种容易获得成功 。 引种时先要了解引种地区与原产地区之间在纬度、海拔高度、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的差异程度, 其中又以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与土壤pH值为主要因子 。 差异程度小, 可直接引种;差异程度大, 则采取“逐步迁移种法” 。
第二, 引种驯化的成败与难易, 不仅决定于植物个体发育的年龄, 也决定于系统发育的年龄 。 采用种子实生苗作引种材料, 其个体发育年龄小, 适应性强, 成功的可能性大;杂种的系统发育年龄比纯种小得多, 故有较强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
【茶树引种|茶树引种技术简介】南茶北引后, 茶树由高变矮, 叶片由大变小, 由薄增厚, 栅状组织层次由一层增加到二、三层, 茶多酚含量减少, 水浸出物增加, 开花结实减少, 春季发芽期推迟, 而抗寒能力逐渐增强 。 北茶南移后, 一般表现发芽提早, 开花结实增多, 茶多酚含量提高 。 引种时, 根据自然条件与生产茶类, 明确引种目标;在大量引种之前, 必须先进行少量试种, 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还要做好种苗检疫工作, 防止病虫与杂草的传播 。
新建茶园或老茶园改植换种时, 若从外地引进茶树品种, 以下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一、自然条件的差异性 。 在选用、引进新品种时都必须先对茶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如温度、降水量、无霜期、土壤PH值等了解清楚, 然后对引进品种的原产地或原分布区的自然生态条件作一比较, 差异过大, 则引进品种无法适应或生长不良 。 低温是引种的限制因子, 而茶树又表现有最低临界温度(即茶树忍受最低温度的极限) 。 超过最低临界温度, 就会使茶树严重冻伤或冻死 。 包括恩施在内的长江中下游茶区, 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引种较易成功 。
    二、茶树品种的适制性 。 有的茶树品种适制绿茶(如龙井43、鄂茶1号、乌牛早等);有的适制红茶(如云南大叶种、英红9号、云抗10号等);有的适宜红绿兼制(如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迎霜等);有的适制蒸青绿茶(如薮北种、碧云、中茶102等);黄玫瑰、岭头单枞、八仙茶等则适制乌龙茶 。 恩施地区主产绿茶和工夫红茶, 由于地方群体品种所制工夫红茶品质优良, 生产上不宜引种红茶品种, 而侧重适制绿茶或红、绿兼制品种的引进 。
    三、茶叶产品开发的需要 。 茶叶产品在要求品质优良的同时, 应注意产品的多样性, 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 在适制绿茶的品种中, 龙井43、龙井长叶、乌牛早、平阳特早茶、菊花春等适制扁形绿茶;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品种, 适制以单芽为原料的芽茶和红条茶;而迎霜、翠峰、宜红早、槠叶齐、凫早2号等品种则适制多毫的条型绿茶 。 上述品种均适宜长江中下游茶区种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