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生物技术与大茶业

【21世纪生物技术与大茶业】 影响鲜叶茶多酚含量的因素很复杂 。 不同地域, 土质发育不同、土壤肥力不同, 管理措施的差异、茶树品种差异, 都对鲜叶一、生物技术对于茶叶生产发展的意义

优良品种是现代农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基础

      20世纪即将过去, 新的一个世纪正在向我们招手 。 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刻, 回顾本世纪全球农业的发展过历程, 可以看到, 自二次大战以来, 农业经历了机械化、化学化和良种化三次发展浪潮, 使得在许多国家, 农业已经由低生产力、低科技水平、低产出的的传统农业迈入了以生产技术科学化、生产工具机械化和生产组织社会化为特征的现代化农业 。 因此, 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中, 摆在中国及至全球茶叶持业面前的艰巨任务就是奋起直追, 使茶叶生产能够尽快迈入现代化行列 。
       全世界目前约有58个产茶国家, 但其中只有十几个国家的茶园年产量能超过1500公斤/公顷 。 在约2, 500, 000公顷的茶园中, 许多是生产力较低的老茶园, 不仅产量低, 品质也较差 。 例如中国拥有大约110万公顷茶园, 约占全世界茶园总数的40%, 但其中可能只有不到25%的茶园栽种的是经过改良的无性系品种, 其它多数茶园种植的仍是参差不齐的群体种, 其生产力均在不断地下降 。 因此中国茶园的平均产量只有大约500~600公斤/公顷, 比世界平均低很多 。 茶叶生产的这种低产率低品质使生产成本增加, 经济效益降低, 阻碍了茶叶生产的继续发展 。 除此之外, 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抵御病虫害不仅污染环境, 也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 如每年因虫害造成的损失可能达到总产出的10%~30%, 也就是说, 虫害有可能使每亩茶园每年减少30~90元的净利润 。 而进行虫害防治, 每亩茶园每年又投入60~90元的农药与劳力 。 如果培育出抗虫品种来更新茶园, 则这些损失与投入都可能转化为利润, 使收入提高90~180元/亩/年 。 在产量方面也是如此, 每增加10%的产量就有可能使每亩茶园的净利润至少提高30~5元 。 至于优质品种对于生产效益的促进更是有目共睹 。 所有这些都说明, 用更好的品种有更高的产量、更好的品质、更强的抗病虫性能和抗逆性能的品种来更新茶园, 是使茶叶生产摆脱低迷、获得长足发展的事半功倍听根本方法 。
       生物技术是使茶树育种摆脱困境的一条新途径 

       然而, 茶树育种研究的现状却不能令人十分满意, 常规育种方法在茶树上应用赶来存在困难, 不仅费时费力, 而且效率很低 。 这主要是由于茶树的特殊情况所导致的 。 首先, 茶树是多年生植物, 生育周期太长 。 比如对于水稻来说, 一年可以繁育两至三季, 而茶树却需要4~5年来让一株扦插苗长大 。 因而在育种过程中, 水稻育种研究半年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在茶树上就可能需要4~5年 。 其次, 茶树的结实率太低, 只有3~15%, 茶树又自交不结实, 得不到纯系, 使其它植物中常用的杂交育种方法在茶树上几乎失去用武之地, 这些都使常规育种方法不能很好地用于茶树育种研究 。 亿以茶树育种至今仍以单株选育为主, 阻碍了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
       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为茶树育种摆脱困境提供了另一种解决途径 。 生物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生命科学, 包括了许多的他支 。 从之义上说, 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和生物化学工程等分支学科 。 而狭义的植物生物技术可以从其研究对象上分为三个层次, 即分子水平上的植物基因工程技术, 包括基因的克隆和基因的转移;细胞及亚细胞水平上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 包括突变细胞系的筛选、原生质体融合与体细胞杂交、植物细胞有大量培养与次生代谢物的生产等等;以及器官水平上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包括花药培养与单倍育种、胚培养与胚挽救、快束繁殖与人工种子技术和室内种质保存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