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成书年月及地点探考

陆羽《茶经》何时开始撰写?何时成书?没有明确的文字可稽 。 一般认为《茶经》完成于公元780年 , 如果陆羽出生于729年 , 则《茶经》完成之年正是五十一岁;如果他出生于733年 , 则是四十七岁 。 根据《茶经》的丰富内容和凝炼的文字来看 , 似非青年时期所能胜任 。 有人认为《茶经》成书于764年 , 根据陆羽传:“上元初 , 更隐苕溪 , 闭门着书” , 上元年号只有两年 , 上元初当指760年 , 是说开始动笔撰写 , 未必在当年就可以完成 。 据《茶经》“四之器”所说的煮茶风炉 , 在炉脚上铸有古文“圣唐灭胡明年铸”七字 。 灭胡是指唐王朝平定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的年份 , 在763年 , 所谓明年当指764年 。 因此可推断《茶经》成书时间是公元764年以后的时期 , 并根据李季卿“宣慰江南”时 , 召请常伯熊煮茶 , 对常很欣赏 , 又有人推荐陆羽 , 请陆羽来后 , 李不以礼相待 , 使陆羽气恼 , “更着《毁茶论》” 。 论证《茶经》767年(大历二年)到768年期间已在社会上流传开了 。 如果说《茶经》是成书于764年时陆羽只有31岁(或者27岁) , 就写出这样渊博的《茶经》 , 殊令人难以相信 。 实际上陆羽居住苕溪之后 , 住处时常变动 , 又时常外出 , 并非闭门着书(应以对着为是) 。 这可从皎然、皇甫冉和李冶等人赠诗中看出 。 陆羽外出从事研究茶叶的时间很多 , 遍游了江苏苏州、无锡、南京、丹阳、宜兴和浙江的长兴、杭州和绍兴嵊县等地 , 以后又到江西上饶 。 对茶叶采制、饮用和茶事深入研究和实践 , 因而积累了丰富的茶事知识 。 更重要是在湖州时 , 得到颜真卿的支持 , 皎然的帮助 , 才有大量的文献可以参考 , 《茶经》才能写成 。 李季卿宣慰江南时 , 召嗜好茶叶的陆羽煮茶或根据陆羽对宜兴贡茶的推荐:“……野人陆羽以为茶香甘冠于他境 , 或荐于上 。 栖筠(李栖筠常州刺史)从之 , 始进万两 。 ”便认为陆羽已成为茶事权威 。 没有《茶经》的出世 , 难成为社会权威 。 这样推断还是不够全面的 , 因为陆羽擅长煮茶、品茶名闻各地也可成为一个权威人士 , 不必一定要着书 , 才可以成为专家 。
据《茶叶全书》:“陆羽晚年处境甚佳 , 为唐皇所器重 。 以后为了寻求生活的玄奥 , 至七七五年成为一隐士 , 五年后即出《茶经》一书 , 八O四年逝世” 。 陆羽过江后的十年间 , 大都居无定所 , 周游各处 , 过着流浪的生活 。 据上饶《地方志》陆羽寓信城(现上饶)北三里 , 自号东岗子 。 性嗜茶 , 环居多植茶 , 因号茶山 , 茶山寺在城北隅 , 一名广教寺 , 有陆羽泉 。 又据府志记述:“府城北茶山寺唐陆羽曾寓其地 , 即山种茶 , 有泉品为天下第四泉 。 其水似井傍山 , 色白味甘 , 是为乳泉 , 土色赤 , 又名胭脂井 , 长汀黎士宏改为陆羽泉” 。 江西婺源茶校刘隆祥 , 婺源茶厂王钟音和上饶农业局同人考证 , 认为陆羽761年以后由苕溪(今浙江吴兴)迁移到上饶来建寺定居种茶 , 照茶树生长后采收加工所需时间 , 当在五年以上 。 然而认为《茶经》是在上饶时期茶山寺完成的 , 这根据也是不足的 。 陆羽在765年以后 , 较长期地居住吴兴抒山妙喜寺与皎然成为忘年之交 。 并为湖州刺吏颜真卿(709—785年) 。 颜是唐室大臣 , 书法家 , 字清臣 , 先任殿中侍御史 , 后任湖州刺史 , 人称颜鲁公)所器重 , 推荐给唐王朝 , 任陆为太常寺太祝 , 这是很合情理的 。 颜鲁公并为陆羽在吴兴杼山修筑一座“三癸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