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外之茶

《金瓶梅》的前几回 , 记不大清了 , 写西门庆为了潘金莲踅来踅去地找王婆 , 王婆是盘马弯弓风言风语引西门入道 , 且还不忘抓紧时机挣几个茶钱 , 给西门“浓浓地点了两盏稠茶” 。 想必这茶里边的内容够丰富 , “浓浓的稠茶”是茶吗?当然是 , 起码是在明代 , 可以喝到嘴里的茶算很多 , 不像现在 , 所谓的茶 , 只是开水加各种的茶叶 。 当然有人喝红茶会把糖或蜂蜜或果汁加进去 , 但加芝麻加花生加酸梅和盐的事想来是没有 。 这是现在的茶 , 但即使是现在 , 有些被叫做茶的未必也都是茶 , 比如油茶 。
喝油茶的地域我想应该很广 。 小时候每年隆冬 , 家大人都会请人来做一回牛油油茶 , 以牛油做的油茶想来应该不多见 , 牛油加牛骨髓先在锅里熬 , 再把炒过的白面加进去 , 里边当然还会放些芝麻碎 , 炒这样的油茶火不能大 , 是一直搅 , 搅到透亮 , 然后把它盛出来 , 盛到一个深盆子里 , 等它凉成一个硬坨子再把它倒出来 。 吃的时候要再放锅里煮 , 吃多少用刀从坨子上切多少 , 这油茶好吃吗?味道很特殊 , 又热又烫又厚稠的那么一碗 , 在隆冬的一大早喝下去可真是顶事 。 数九隆冬 , 相信这样的油茶要比油条豆腐脑儿顶事 。 我的父亲在冬天都喝这个 , 年年还总是请人来做 , 每做这种油茶 , 像是厨间的一件大事 , 白花花的牛骨头 , 大块大块的牛油 , 炒好的老大一盆子的白面 , 这种油茶一冬也只做一次 , 等这一大坨油茶吃完 , 冬天也就过去了 。 此油茶虽然叫茶 , 但与茶却没一点点关系 , 吃的时候父亲还会浇一点黄酒在里边 。 这种油茶 , 一般是咸的 , 没见有谁用糖 。 油茶、油茶面、油茶面现在市上有得卖 , 散装或袋装都有 。
北京名小吃“面茶”也是那么个意思 , 面茶以隆福寺小吃店的最好 , 我以为这是冬天的吃食 , 数九寒天扬风掉雪 , 此物最是暖老温贫 , 面茶端上来最好不要马上下嘴 , 不小心会烫着 。 饭量小的人 , 把面茶当早点 , 只来一碗就行 , 不需再点别的 。 做面茶 , 也离不开牛骨髓 。 牛骨髓放火锅里涮着吃是白的 , 但放锅里一炼 , 是十分的清澈 。 牛骨髓可以做髓油馅儿炸糕 , 吃髓油馅儿炸糕要像吃汤包那样先吸一下 , 才不会出洋相 。 一说髓油馅儿 , 不用问 , 一定是牛的骨髓 , 很少有人用猪和羊的 , 它们难道就没有骨髓了吗?当然不会没有 , 但上不了这个阵 。
油茶、面茶其实都不是茶 , 但又都叫茶 , 这种叫法十分古远 。 还有就是三清茶 , 一年仅喝一次的茶也就是三清茶 , 就像是春饼 , 在我们家也只是一年仅吃一次 , 想吃 , 要等来年 。 三清茶是季节性的 , 喝三清茶的时候 , 不用问 , 一定是春节刚过 , 九九数完梅花正开 。 这时候是喝三清茶的时候 , 家大人说喝三清茶一年到头图个清爽 , 所以 , 每年家里都要喝一次 , 此茶一喝过 , 杏花桃花相继大开 , 天也就暖和了起来 。 三清茶也不是茶 , 是梅花加上佛手再加上松仁 , 喝三清茶得让调羹出场 , 不能光用嘴 。 松仁捣碎 , 佛手切成碎丁儿 , 梅花却是整的 , 把这三样东西和藕粉一起用滚开的水冲开 , 但不能太稠 , 用调羹一舀一大块就算失败 。 这碗茶很好喝 , 清香甜美而又不稀汤寡水 , 佛手的香加上梅花的香 , 再加上松仁的香 , 松仁最好多放一些 。 喝三清茶 , 还要有茶点 , 墨水瓶盖儿大小的细小点心 。
清茶可以说跟茶没一点点关系 。 但我以为喝三清茶是春节过后最好的节目 。
【茶外之茶】现在说到茶 , 范围是一下子小了许多 , 很希望有一本讲中国茶的大书 , 把茶之外的茶也都不妨写进去 。 说到茶 , 在中国 , 是山外青山――青山更在青山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