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食志|《臭食志》,一本越看越饿的臭食之书

臭食志|《臭食志》,一本越看越饿的臭食之书

文章图片

臭食志|《臭食志》,一本越看越饿的臭食之书

文章图片


中国有五味:酸甜苦辣咸 , 但除开五味 , 还有一味不可忽略的臭食之味 。 就我个人而言 , 我能够想到的气味发臭的食物有:臭豆腐 , 螺蛳粉 , 臭鳜鱼 。 当然了水果之王的榴莲也是不能忽略的臭食啊 。
【臭食志|《臭食志》,一本越看越饿的臭食之书】《臭食志》这本书 , 讲的就是中国人食臭的一些历史 , 总结一句话 , 和臭有关的中国美食就是了 。 而食臭的历史 , 用一个词来形容 , 那就是源远流长 。
在人类发展初期 , 也就是茹毛饮血的日子时刻 , 人类就已经开始食臭了 。 主要根源在于当时并没有任何食物保鲜的手段 。 大夏天里 , 吃剩下的肉或者鱼虾因为无法保鲜 , 最后只能发臭 。 但是在物资短缺的时代里 , 这些臭食是不可能被丢掉的 , 于是臭食诞生了 。

进入文明时代之后 , 臭食习俗仍然在延续 , 这是为何呢?研究发现 , 臭食传统形成和传颂的原因主要有三:自然因素 , 经济因素以及文化因素 。
自然因素是臭死文化产生的因素原因之一 , 究其原因 , 大概就是绍兴地区多雨 , 潮湿的气候持续时间长 , 食物不易储藏 , 容易腐烂 , 变臭 。
至于经济因素则比较好理解了 , 简单而言就是贫贱与节俭引起的一些习惯 。 文化因素的话 , 就需要从很遥远遥远的过去讲起 。 不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 中国臭食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有两个:浙江和贵州 。 这倒是我完全没想到的事情啊!

看《臭食志》 , 印象最深的是臭食的分法:鲜臭 , 腌臭 , 泡臭 , 酵臭 , 霉臭 , 腐臭 , 还有酿臭 。 我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臭食还有如此多的分法 , 看了这本书可谓是大开眼界!
鲜丑 , 属于纯天然的产品 ,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野菜 。 中国人有吃野菜的传统 , 大家对于野菜的味道记忆也基本以苦为主 , 但是也有一些野菜的味道是臭的 , 比如说败酱草 。
当然了 , 鲜臭不但有草 , 有菜 , 还有水果 。 总而言之就是纯天然产品怎么新鲜怎么来 , 至于臭水果 , 我想大部分人最熟悉的可能就是榴莲了 。
腌臭 , 属于人工制作 。 它的基本途径只有一个——发酵 。 发酵的途径和方式有很多种 , 而且南北皆有 , 荤素具备 。 《臭食志》这本书介绍的比较典型的腌臭 , 包括了黄陂的醋萝卜 , 芜湖的烂腌菜 , 北方的臭腌菜以及青岛的臭鲅鱼 。

泡臭是中国人习惯吃的臭食里面总量最多的一种 。 需要注意的是 , 大多数泡臭是清水浸泡 , 有盐加入反而会变坏 。 这里不得不提泡臭的典范——泡臭笋 。
广西是臭笋之乡 , 但是广西人去比较避讳臭这个字 , 因此他们的臭笋被称为酸笋 。 广西柳州的螺蛳粉 , 除开米粉以外的主料就是酸笋 。 广东人不避讳臭这个字 , 所以他们依然习惯性地直接叫做臭笋 。 除此以外 , 湖南 , 云南都有泡笋的习惯 。
酵臭 , 是人工发酵而成 , 是食物自身发酵的过程 。 比较著名的有徽州臭鳜鱼 , 另外沿海各地的臭虾酱臭蟹酱也都属于酵臭的范围 。
霉臭同样也是中国臭食中一大项 , 和泡臭不相上下 。 比较著名的有毛豆腐 , 霉豆渣 , 臭豆腐 , 臭腐乳这些 。 霉臭也是一个发酵的过程 , 只不过这个过程依赖的是各种微生物——毛霉菌和霉菌之类 。
有一说一 , 我暂时只吃过霉千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