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三道茶——茶文化之最

没品过三道茶 , 但却一直被它的名字所吸引 , 向往着去感受它的苦、甜 , 渴望着去回味 。 一直为它所含的深意所打动 , 细探才知 , 它被赋予了那么多值得去品的价值 。 春节更是品“三道茶”的好时期 , 旧的一岁已逝去 ,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 总结过去的经验 , 创造新的生活 。
    nbsp;白族“三道茶”又叫“绍道兆” , 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 。 头道茶为苦茶 , 又称“烤茶”或“百斗茶” , 喝了能止渴生津 , 消除疲劳;二道茶为甜茶 , 喝了能提神补气 , 神清气爽;三道茶为回味茶 , 喝了它能满口清香 , 回味无穷 。
    三道茶是白族的待客礼 , 有很深的哲理 , 意思是告诫子孙后代“要先苦后甜 , 要勤劳 , 才有幸福 , 生活来之不易 。 ”而“回味茶”是提醒人们每走过一段路程后 , 都要回头总结一下 , 哪些是做的对的 , 哪些是做的错的 , 品这三道茶 , 客观上 , 大有“筚路蓝缕 , 以启山林”之意义 。 同时也反映了白族人民的乐天自信 , 热情好客 , 追求稳定和谐的民族性格 。
    大理三道茶起初只是寄托长辈对后辈的一种祝福 。 最早见于唐代徐霞客《滇游日记》 , 又据唐代樊绰《蛮书》记载 , 南诏中后期和大理国时期 , 佛教在大理兴起 , 寺庙中提倡坐禅饮茶 , 香客和游客也喜欢饮茶止渴 , 使茶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 且白族中特殊的释儒阶层产生 , 因此 , 茶俗中开始融入了人生哲学的寄托 , 那时洱海一带的民族已有饮茶习惯 。 元明清时 , 白族儒生大量出现 , 读书在白族农村已蔚为风气 , 三道茶象征人生哲理的趋向得到了加强和定型 。 广大农村居家中 , 多数人喜欢烤茶 , 在举行婚礼时或酬谢帮忙的亲朋好友时 , 专门加工“三道茶” 。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 , 如今白族三道茶已发展成茶文化之最 , 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 , 并受到海内外来客的青睐 。
    大理的三道茶是待客礼 , 做法别具一格 , 第一道“苦茶” , 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里一年四季不灭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烧烤大理特产茶叶到黄而不焦 , 香气弥漫时再冲入滚烫开水制成 。 此道茶以浓酽为佳 , 香味宜人 。 因白族人讲究“酒满敬人 , 茶满欺人” , 所以这道茶只有小半杯 , 不以冲喝为目的 , 以小口品饮 , 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凉清香为趣;第二道茶 , 用大理特产乳扇、核桃仁和红糖为佐料 , 冲入清淡的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制作而成 。 此道茶甜而不腻 , 所用茶杯大若小碗 , 客人可以痛快地喝个够;第三道茶是用蜂蜜加少许花椒、姜、桂皮为佐料 , 冲“苍山雪绿茶”煎制而成 , 此道茶甜蜜中带有麻辣味 , 喝后回味无穷 。
【白族三道茶——茶文化之最】    大理三道茶其象征意义通常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 。 人生如茶 , 在前进的路上 , 很多时候 , 我们没什么能力和机会去选择 , 所以要学会 , 有什么滋味就品什么滋味 。 怀一颗坦荡的心去生活 , “苦”时要想到“甜”之将至 , 而“甜”时却不忘去“回味” , 并不是说摔跤后还要回过头去欣赏那个坑的美丽 , 而是将踩过的荆棘积累后 , 编制一个成功的花环 。 这样 , 生命的尺度才会越来越长 , 人生的苦难也才会越来越短 , 生活才会变得格外有滋有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