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 , 茶产在南方 , 饮茶习俗从南方传播到北方 , 这是没有疑问的 。 茶叶主要生长在北纬35度以南地区 , 在我国现在的主要产茶省区都是在南方 , 如海南、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浙江、江苏、陕西、河南、山东、西藏和台湾 。 现在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等地发现了野生茶树 。 也许是云南一带植被保存得好 , 在云南思茅地区的镇源县九甲区和平乡千家寨发现数千亩面积的野生茶树林 , 在云南勐海巴达大墨山密林中发现有一株高32.1米 , 胸围2.9米的野生茶树 , 估计树龄有1700年 , 号称“茶树王” , 而澜沧县邦威的过渡型“茶树王”的树龄约1000年 , 勐海县南糯山的栽培型“茶树王”的树龄则大约有700年 。
本文想着重指出的是 , 茶首先在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被利用 , 之后才传入长江流域的汉族地区 , 之后经过汉族地区才又传入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 这些过程在语言中留下清晰的痕迹 。
一、原茶与众多的茶词汇
现在我们一谈到“茶”往往指的是山茶科(Theaceae)多年生的常绿植物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嫩叶加工后的产品 , 以及使用这种嫩叶做成的饮料 。 但是看来这只是后来的现象 , 而在开始的时候人们还采用许多植物的叶子来煮作食物 , 尤其是在原始采集经济时期 , 所采摘的植物叶子种类更多 。 这就是“原(始)茶” 。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 , 人们发现少量植物的叶子所烹煮出来的食物不仅仅带来充饥的效果 , 还于人们的其它感觉有所裨益 , 于是才慢慢地集中到使用几种植物的叶子制作专门的食物尤其是为了某种需要而饮用的饮料 , 如今天的“药茶”(代茶饮) 。 在中国 , 人们筛选出来的就是山茶科植物 , 也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茶” , 一般把它称作“真茶” 。
“真茶”一词 , 始见于晋代人张华的《博物志?食忌》中 , 他说:“饮真茶令人少眠” 。 这句话之前是“人啖豆三斗则身重行止难 , 啖榆则眠不欲觉 , 啖麦令人多力健行” , 之后是解毒的几种药物:“人常食小豆令人肥肤粗燥 , 食燕麦令人骨节断解 , 人食燕肉不可入水 , 为蛟龙所吞 , 人食冬葵为狗所啮疮不差或致死 , 马食谷则足重不能行 , 雁食粟则翼重不能飞” 。 而“饮真茶令人少眠” , 言外之意是当时的“茶”有许多种 , 它们属于“非真茶” , 亦即原茶 。
《桐君录》中说:“凡可饮之物 , 皆多取其叶 。 天冬门、菝葜取根 , 皆益人……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作茶……又南方有瓜芦木 , 亦似茗 , 至苦涩 , 取为屑 , 茶饮 , 亦可通夜不眠 。 ”西晋陆玑《诗疏》说:“椒树、茱萸 , 蜀人作茶 , 吴人作茗 , 皆合煮其叶以为香 。 ”郭义恭《广志》说:“以茱萸煮脯胃汁 , 谓之曰茶 。 ”唐人孟诜《食疗本草》说:“(茗叶)煮取汁 , 用煮粥良 , 市人用槐、柳初生嫩芽杂之 。 ”
汉字中有许多涉及到与“茶”有关的字词 , 唐代人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说:“其名一曰茶 , 二曰槚 , 三曰蔎 , 四曰茗 , 五曰荈” , 此外还有“荼”、“瓜芦”(“皋芦”、“过罗”)等 。 “木茶”是“茶”的另外一种写法 。
推荐阅读
- 最早的中国茶叶
- 茶的文字及其演化传播
- 中 陈年普洱茶百票图
- 下 陈年普洱茶百票图
- 普洱茶起源
- 潮汕功夫茶的起源
- 美容养颜 茶渣新妙用
- 冬天喝什么茶好?14种草药茶 滋养肌肤 温暖肌肤
- 桂圆配菊花茶上火远离你
- 夏天最需要什么样的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