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广东茶区种植的名优茶主栽品种( 四 )


9.尖波黄13号
无性系 。 灌木型 , 中叶类 , 早生种 。 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于1972~1991年从尖波黄自然杂交有性后代中采用  单株育种法育成 。 树姿半开张 , 分枝密度中等 , 叶片近水平状  着生 。 叶长椭圆形 , 叶面微隆起 , 叶尖尾尖 。 芽叶黄绿色 , 茸毛较多 。 发芽密度中等 。 春茶萌发期在3月中旬 。 产量高 , 6龄茶园每亩可达354千克 。 也适制红茶 , 尤其是红碎茶品质较  优 。 抗寒性强 , 扦插繁殖力强 。
10.黔湄809
无性系 。 小乔木型 , 大叶类 , 中生偏早种 。 由贵州省湄潭茶叶科学研究所于1976~1993年从福鼎大白茶与黔湄4号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 树姿半开张 , 分枝匀称 , 叶片稍上斜状着生 。 叶椭圆形 , 叶色淡绿 , 叶质较厚 , 叶面隆起 , 叶尖渐尖 。 芽叶淡绿色 , 茸毛多 。 芽叶生育力强 , 持嫩性强 , 耐采摘 。 春茶萌发期在3月中旬 。 产量高 , 5龄茶园每亩可达280千克 。 适制红茶、绿茶 , 品质优良 。 对茶白星病、茶饼病、茶牡蛎蚧等有较强的抗性 。 适应性强 , 扦插繁殖力强 。
(三)适制乌龙茶类的主栽品种
1.岭头单丛
又名白叶单丛 。 无性系 。 小乔木型 , 中叶类 , 早生种 。 由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坪溪乡岭头村农民和该市、县科技人员从凤凰水仙群体中选育而成 。 植株高大 , 树姿半开张 , 分枝中等 , 叶片稍上斜状着生 。 叶长椭圆形 , 叶色黄绿 , 富光泽 , 叶面平 , 叶身内折 , 叶缘平 , 叶尖渐尖 , 叶齿钝浅 , 叶质较厚软 。 芽叶黄绿色 , 茸毛少 。 芽叶生育力强 , 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中下旬 。 产量高 , 每亩产乌龙茶150~400千克 。 制乌龙茶 , 品质特优 , 花蜜香浓郁持久 , 有微花浓蜜特韵 , 滋味醇爽回甘 , 汤色橙黄明亮 。 也适制红茶、绿茶 , 滋味浓郁 , 香气特高 , 有特殊香味 。 抗寒性强 , 扦插繁殖力强 。 适宜广东茶区 , .最适宜区海拔400~800米 , 次适宜区海拔200~400米 。 宜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双株条植 , 每亩植3000株左右 。 用分段修剪法适时定型修剪 , 投产前期以养为主 , 采养结合 , 促进分枝 。
2.凤凰单丛
无性系 。 小乔木型 , 中叶类 , 早、中、晚生种 。 由广东省潮安县凤凰茶区农民从凤凰水仙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 以树形、形态、香味命名的有80个品系 , 均为单株繁殖 , 单株采制 , 统称为凤凰单丛 。 其中黄枝香、肉桂香、茉莉香、芝兰香、姜花香、玉兰香、夜来香、杏仁香、桂花香、蜜兰香成为10大香型品系 , 为重点栽培品系 。 广东东部、北部、西部茶区均有较大面积栽培 。 植株高大 , 树姿半开张 , 分枝中等 , 叶片稍上斜状着生 。 叶长椭圆形 , 叶色黄绿 , 有蜡质 , 富光泽 , 叶面平 , 叶身平 , 叶缘平 , 叶尖渐尖 , 叶齿钝浅 , 叶质厚软 。 芽叶黄绿色 , 茸毛少 。 芽叶生育力中等 , 一芽三叶期为4月上旬 。 产量中等 , 幼龄茶园每亩达100千克以上 。 制乌龙茶 , 品质特优 , 花果蜜香浓郁 , 滋味浓醇甘爽 , 具有特殊韵味 。 制红茶、绿茶 , 品质优良 。 抗寒性较强 , 扦插繁殖能力较强 。 适宜栽培地区为广东海拔400米以上的大、中叶种茶区 。 宜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双株条植 , 每亩植3000株左右 。 用分段修剪法适时定型修剪 , 投产前期以养为主 , 采养结合 , 促进分枝 。
3.凤凰黄枝香单丛
无性系 。 小乔木型 , 中叶类 , 中生种 , 是凤凰单丛花蜜香型珍贵名丛之一 。 原产广东省潮安县凤凰茶区 。 植株高大 , 树姿半开张 , 分枝密度中等 , 叶片稍上斜状着生 。 叶长椭圆形 , 叶色黄绿 , 富光泽 , 叶身内折 , 叶面微隆 , 叶缘平 , 叶尖钝尖 , 叶齿浅锐 , 叶质厚软 。 芽叶浅黄绿色 , 茸毛少 。 芽叶生育力较强 , 一芽三叶期为4月上旬到5月上旬 。 产量较高 , 每亩可达150千克以上 。 制乌龙茶花蜜香气浓郁持久 , 栀子花香明显 , 汤色橙黄明亮 , 滋味浓醇 , 回甘力强 , 极耐冲泡 。 适应性较强 , 扦插、繁殖力中等 。 最适宜在广东海拔600~800米的茶区种植 , 次适宜区为海拔300 。 600米的茶区 。 宜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双株条植 , 每亩植3000株左右 。 用分段修剪法适时定型修剪 , 投产前期以养为主 , 采养结合 , 促进分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