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宋元茶业的发展和变革:城镇茶肆的兴起

茶馆又名茶肆、茶楼、茶店,是社会上饮茶相当发展情况下才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 。 茶馆和饭店、酒肆,同是我国城镇商业和饮食文化的重要构成 。 所以,茶馆的发展,受饭店酒铺的影响也较多 。 如《梦粱录》有这样一段记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书,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 。 ”①那么,我国是什么时候出现茶馆的呢?一般认为茶馆也最早产生于巴蜀,有人据张载《登成都楼》“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之句,称成都大抵在汉代至迟在西晋时,就已经有茶店 。 西汉时成都即有茶叶的买卖,这是多数人所一致同意的,但是,单凭张载上述诗句来作茶馆出现的根据,似嫌不够 。 现存关于茶馆的确切记载,最早见之唐朝的《封氏闻见记》 。 其称开元时北方因大兴禅教,所以“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 。 ”南方饮茶在前,自然茶馆也开设在先,所以上录《闻见记》所载,不是最早的茶馆,只是现存茶馆的最早记载 。 唐代南北茶馆虽有一定发展,但茶馆真正称兴称盛还是在宋代及其以后 。 以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的茶馆情况为例 。 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所载,北宋时,汴京城内的闹市和居民聚集之处,各类茶坊鳞次栉比,潘楼东街巷的情况是:“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 。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 ”①接着又载:“旧曹门街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 ”宋代社会饮茶的情况,正如有些古书所说:“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阙”;由这一社会饮茶实际决定,在茶馆中,除一般的茶馆之外,还出现了上述晨开晓歇和专供夜游的特殊茶馆 。 这些都是宋代茶馆较过去尤有发展之处 。 不过,也须指出,宋代茶馆的突出发展,还是在南宋时的临安 。
因为这时称之为“都人”的临安居民,除原来杭州的土著外,大多来自汴京的达官贵人和中原各地的流民,居民构成极其复杂 。 由于这样,临安的茶馆,融合南北茶馆甚至其他文化的一些内容和特点,首先使茶馆面貌改革一新 。 如《都城纪胜》载:“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在京师(北宋汴京)只熟食店挂画,所以消遣久待也 。 今茶坊皆然 。 ”①不仅北宋和南宋之间茶馆风貌有很大差异,如《梦粱录》所示,南宋初年和后期,茶馆营业情况,也有不少发展 。 据记载,临安的茶馆,在南宋初年时,四时除卖奇茶异汤外,冬月还添卖七宝擂茶,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等 。 开始卖梅花酒,大致无什么热闹,但后来如《梦粱录》所记,“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鼓乐吹梅花酒之肆,以鼓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 。 ”这敲打响盏歌卖,无疑就是借鉴梅花酒肆鼓乐吹曲破卖的一种发展 。 南宋临安茶肆的另一发展,也就是茶馆类型和功能的更加多样化 。 上面说过,宋室南渡不只使杭州户籍暴增,而且居民的成份,也大为复杂 。 为适应各不同阶层和职业者的不同社会需要,于是就随之出现了适合各个阶层的多种茶馆 。
对此,《都城纪胜》在茶坊介绍中,有这样的记载:“茶楼,多有都人子弟占此会聚,习学乐器,或唱叫之类,谓之挂牌儿 。 人情茶坊,本非以茶汤为正,但将此为由,多下茶钱也 。 又有一等专是娼妓弟兄打聚处;又有一等专是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老处,谓之市头 。 水茶坊,乃娼家聊设桌凳,以茶为由,后生辈甘于费钱,谓之干茶钱 。 ”对《都城纪胜》的上列记述,吴自牧在《梦粱录》中,也作了具体的补充 。 如其关于茶楼的对象,就指明大多为“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 。 对水茶坊的补充,则更为详尽 。 其称:“大街有三五家开茶肆,楼上专安著妓女,名曰花茶坊 。 如市西坊南潘节干、俞七郎茶坊,保佑坊北朱骷髅茶坊,太平坊郭四郎茶坊,太平坊北首张七相干茶坊,盖此五处多有炒闹,非君子驻足之地 。 ”①接着《梦粱录》也指出,“君子”也有适合他们的茶馆,如“张卖面店隔壁黄尖嘴蹴球茶坊,又中瓦内王妈妈家茶肆名一窟鬼茶坊,大街车儿茶肆、将检阅茶肆,皆士大夫期朋约友会聚之处 。 ”所有上述这些史实,无不有力说明,宋代临安包括全国其他城市,其茶馆文化都已达到一个较为发展的阶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