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谈普洱茶的冲泡过程方法及问题( 七 )


以“煎煮”的方式饮茶 , 历史悠久 , 我国宋代以前的茶叶 , 几乎都是“煎煮”的 。 陆羽《茶经·五之煮》专门介绍了饼茶在唐代时的“煎煮”方式;煮茶方法曾受当时诗人元稹、白居易、陆龟蒙、皮日休等的赞赏 , 专门写了不少煮茶的诗 。 到了宋代;唐代及其以前的“以末就茶镬”的煮茶方法逐渐演变为“以今汤就茶瓯瀹之”的泡茶 , 煮茶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 仅在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留下来 。 以“煎煮”享用普洱茶 , 是一件古韵悠然的趣事 , 可一试!
7.谈谈普洱茶的评审(大滇说茶)
评审的方法 , 本来普洱茶是没有的 , 是从其他茶方面用类似原理引入 , 所以 , 我觉得有时很无理 。 浸泡5分钟 , 看看这个规则 , 沸水冲开 , 浸泡5分钟 。 你可以想见 , 这样的茶 , 闷泡5分钟 , 对两种不同的茶 , 都这样操作 , 大家手里有茶的 , 试试这样的结果 , 喝起来如何?
如果是当年的新茶 , 无论生茶熟茶 , 你觉得能喝吗?呵呵 , 大多数情况下 , 应该是无法下咽的 。 所以 , 我加一个补充条件 , 建议投茶量为5克 , 但基本这样 , 如果水温够高 , 估计喝下去 , 也谈不上享受 。 所以 , 这种做法 , 某些人采用 , 也有一些人不采用这样的方法 。
许多人的做法是:第一遍 , 把茶闷泡三分钟 , 直接倒掉 , 然后再加水 , 闷泡2分钟 , 以这个时候的口感来判别内质 , 在所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 , 貌似可以得出结论?然后 , 我们就可以给茶打分 , 80、90、100分?
普洱茶 , 有时真的很累 , 因为这样也不行 。 你用一个机器揉的茶跟一个手工揉的茶来对比 , 就算是同一个寨子 , 同一棵树的茶 , 揉捻不同 , 大致的口感差异非常大 , 如果揉捻较重 , 显然 , 在第一泡出汤会较快 , 很可能第二泡无味 。 就此推断茶的好坏 , 会非常不准确 , 所以 , 在做品审前 , 茶品是不是适合放在一起来比 , 也是要预先考虑的 。 你用布朗和易武来PK , 一点意义都没有 。
我们总结下看散茶(毛茶)的方法:干看条索、嫩度、色泽、净度 , 湿看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 前四项称为外形因子 , 后四项称为内质因子 。
第一条索:通常来说 , 条索紧结 , 被认为是好茶的一个指标 。 大滇解说:这个是因为大厂过去以收台地茶、机制茶为主 , 嫩茶条索较为紧结 , 而粗老黄片茶无法成为条索 , 故区分老嫩以条索是否紧来判断 。 老嫩程度 , 决定了茶的价格 。 而近年来 , 普洱茶百花齐放 , 衡量普洱茶价格的高低 , 不再以老国营时期 , 只重外形的方式 , 而更重口感滋味 , 因此 , 这条仅供参考 。
第二嫩度:即看茶 , 芽头多少 , 采摘为单芽还是一芽一叶、一芽二叶 , 等等 。 国营时期的标准 , 自然是芽头多 , 等级就越高 , 收购价格就越高 。 所以 , 易武的茶 , 在国营体系下 , 无论如何 , 都不能卖一个好价钱 。
第三色泽:如果是生茶 , 大致看杀青有没有足够 , 老的生茶 , 注意看是否霉变等 。 色泽鲜绿 , 就要怀疑 , 是否有绿茶化 , 熟茶里面金毫过多 , 就要怀疑 , 是否拼有红茶等……
第四净度:这里不是指杂质什么的 , 而是指样品中 , 各等级茶的大致是多少 。 如果你看到里面有一芽一叶的茶 , 又有老黄片 , 又很很多茶梗 , 这个就是净度不好 , 不匀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