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粽子消费,由节令走向寻常

湖北日报全媒采访人员 李朝霞
“粗粮肉粽之前没吃过 , 买几个回去尝尝 。 ”5月30日上午 , 良品铺子岳家嘴店内 , 不同口味散装粽子及礼盒正对门口摆放 , 市民刘女士购买了粗粮鲜肉粽、板栗八宝粽、玉米紫薯粽后离开 。
湖北日报全媒采访人员走访市场发现 , 临近端午 , 粽子、绿豆糕等节令产品已占据各大商超、生鲜店的C位 , 粗粮粽、冰晶粽、自嗨粽……各商家、生产厂商在延续传统的同时 , 从口味、品类等方面进行创新 , 抢占端午市场 。 另一方面 , 以清水、豆沙、鲜肉为代表的传统口味粽子已逐渐成为日常消费品 。
新品粽子层出不穷
青稞粽、武昌鱼粽、红曲肉粽等 , 武汉老牌企业扬子江已研发出20多种口味的粽子 。 今年 , 扬子江推出墨宝香粽 , 其主要原料为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研发的华墨香米 。
“今年预计生产200万个粽子 。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张火清介绍 , 其生产的粽子由于具备一定地域特性 , 主要通过线下渠道直供湖北市场 , 只有少量通过线上平台销往外地 。
今年3月 , 扬子江便开始筹备包装设计、原料精选、工人培训等生产流程 , 4月上旬开始正式生产 。 据悉 , 该企业生产的粽子由工人纯手工包制 , 需经过十余道工序 , 每个粽子需缠上9道线 , 以确保蒸煮过程中不散开 。 “由于真空包装的粽子保质期相对较长 , 节前约一周便基本停产 , 开始生产保质期相对较短的绿豆糕 。 ”张火清告诉采访人员 。
据介绍 , 在生产高峰期 , 该企业每天约有五六十人同时包扎、制作粽子 , 一天最多可生产2万到3万个 。
“湖北新口味”全国第四
武商、中百等传统商超内 , 豆沙粽、猪肉粽、八宝粽等传统口味粽子仍是主角 , 相形之下良品铺子、仟吉等新消费品牌的线上线下平台 , 更多的是新口味、新品类粽子 。
良品铺子岳家嘴店内 , 货架上均为粗粮粽、燕麦粽等更易消化的品类 。 该店店员介绍 , 该店的粽子于4月初上架 , 与去年不同 , 今年所有粽子均以粗粮为主要内容物 , 即使有糯米 , 含量也非常少 。 “预计到端午节前两天 , 店内的粽子就会基本卖完 , 现在已经没有库存了 , 你看到的这十几个礼盒 , 大部分也是有人预定的 。 ”
除粗粮粽 , 仟吉在馅料上大做文章 , 推出松茸肉、瑶柱虾仁肉、鲍鱼干贝、黑松露云腿蛋黄等几十种口味粽子 , 组合成的礼盒售价从一百多元到六百多元不等 。 该店店员告诉采访人员 , 店内新口味粽子的购买群体主要是喜欢尝鲜的年轻人 。
皇冠幸福里则在吃法上进行创新 。 与自热火锅类似 , 粽子也有“自嗨粽” , 消费只需在盒内加入冷水 , 发热包便能自动将粽子加热 , 方便快捷 。
京东提供数据显示 , 在湖北地区 , 松茸鲜肉、藤椒牛肉、香辣小龙虾等新口味粽子销量居全国第四 , 其中 , 具有湖北特色的桂花蜜藕粽销量环比增长10倍 。
在武汉商学院零售业管理专业负责人夏黎看来 , 各个品牌需要不断拓展客群 , 故将销售重点转移至更具潜力的年轻群体 。 各商家以粽子为载体吸引年轻人对品牌的关注 , 不断推陈出新的口味、品种 , 甚至是营销手段都是为了迎合其消费需求 。
传统粽子成日常消费品
【生产|粽子消费,由节令走向寻常】5月30日中午 , 武昌区水果湖步行街中百市集超市内 , 一面食档口前市民徐奶奶和老伴购买了一斤散装蜜枣粽 。 “平时也经常买粽子吃 , 比较喜欢传统口味 。 ”徐奶奶说 。
“平时每天包一两斤 , 每天过来买菜的爹爹婆婆会带几个回去 , 临近端午每天就会多包一些 , 也都能卖完 。 ”该档口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其销售的粽子都是手工包制的 , 几乎每天都有售 , 粽子已成为日常消费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