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人间有味菜市场

中国的菜市场或曰自由市场 , 可能是城市最具烟火气的地方 。
烟火是啥?无非柴米油盐 , 无非酸甜苦辣 , 菜市场也可以说是人世间柴米油盐酸甜苦辣的聚集地 。 汪曾祺在《食道旧寻》中写道:“我是很爱逛菜市场的 。 到了一个新地方 , 有人爱逛百货公司 , 有人爱逛书店 , 我宁可去逛逛菜市场 。 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 , 热热闹闹、挨挨挤挤 , 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 ”以前我经常在外地跑时 , 每到一处必去两个地方 , 一是博物馆 , 一是菜市场 。 因为 , 博物馆藏着这个地方的过去 , 菜市场藏着这个地方的现在 。
按说 , 多大的菜市场 , 也是一个卖、一个买 , 有甚奇哉?但菜市场作为连着百姓生计和生活的特定所在 , 却是不可多得的世相集散之地 。 当下 , 越是现代化的城镇越是建得不分彼此 , 远远看去都是一副模样 , 即便去了一些城市别致的消费场所 , 也大同小异 , 分不出你我 , 宛如商家在全国开的连锁店 。 唯独菜市场除外 , 围绕着肉菜的多是小的买卖 , 如缝纫、扦裤边 , 修锁、配钥匙之类的 , 无所不有 , 杂得都分不出类 。 在菜市场做生意的也尽是挣点辛苦钱的小老百姓 , 有的完全是自家手艺、祖传绝活 , 你很难以标准化要求 , 只好任其生长得杂花生树、活色生香 。 我甚至可以断定 , 各地的菜市场是最具地域代表性的地方之一 , 而对于有些地方这个“之一”也可以略去 。 如果觉得活得寡淡 , 不接地气 , 完全可以在菜市场得到治愈 , 有时候多大的事儿 , 也不及一把芹菜、两头新蒜来得贴心贴胃 。 这时 , 你会不由感叹 , 幸好生而有形 , 时刻有真实而具体的知觉将人打回生活本身 。
试想 , 无论南北东西、沿海内地 ,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高歌猛进 , 人们的衣着服饰、房舍住处可能渐渐趋同 , 但各地人们对口味和肠胃的偏好却是很难改变的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胃口 , 走得再远再久的人也念着家乡的那一口特别的味道 , 而且这味道大馆子小门面不常有 , 菜市场却常有 。 如此 , 在目下的中国 , 能慰藉腹胃一解乡情的地方 , 恐怕就是各地菜市场了 , 而且越老的菜市场越藏着此地人心心念念的特别之物 , 巷子越深越地道 。 比如 , 川人文友写了一段成都的农贸菜市场:“称五斤海椒 , 现场帮你选、帮你洗、帮你捣碎成酱 , 只烦劳你自己去旁边摊摊买点花椒颗颗和大蒜颗颗;卖菜的大爷兼卖花花和野生果果 , 花是长寿花 , 果果是刺梨 , 大爷没有微信 , 可以扫旁边卖牛肉饼的;告诉卖鸡的 , 上周买鸡忘记带走胗肝了 , 他随手在案板上捡一个丢给你……”闽南的同学在朋友圈晒:“家门口卖海鲜的小贩刀法娴熟 , 出神入化 , 龙虾估计都没有反应过来就成了片儿……”甘肃会宁的同学 , 拍了市场上各种稀奇古怪的杂粮颗粒 , 发群里让大家辨认 , 同学还在小视频里大口嚼着市场里刚烤好的土豆 , 土豆夹了碧绿的咸韭菜 , 隔屏透香 。 同样 , 无论你何时何地到了我老家晋西南的自由市场 , 那面食为王的地方 , 各种饼子、麻花、油糕、凉粉一定是少不了的;尤其现在 , 原本不过是自家闲时的家常小吃也进入市场 , 如稴馍、油饦、烙馍等 。 清明时 , 见有人发视频 , 连祭祖的子福馍、枣蛋子也有专门卖的了 。
菜市场的民间性 , 给予了它们接纳和保持地域特色的条件和需求 , 其最大特点就是包容 。 许多自由市场 , 几乎囊括了所有当地百姓想买卖的物品 , 哪怕一个小老太太做的几双花鞋 , 一个老爷子捏的几个面人 , 一个大嫂从崖畔摘来的一捧酸枣 , 都有可能找到买家 。 因此 , 在这里 , 也就有了走遍所有大商场都不遇的小神奇和大阵仗 。 家门口的自由市场 , 可以淘到配不齐的纽扣、趁手的小工具 , 也有现杀羊的老店、挂驴头卖驴肉的摊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