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置水1升(唐制) , 〔28〕即600毫升煮水
(2)用红火线测温仪测得"一沸" , 水溫在86~88℃范围内
(3)烧水至"一沸時 , 多次用盐进行调味 , 以确定用盐量适合
(4)尝咸淡 , 看看放多少盐最适合
当烧水至气泡加大增多 , "缘边如湧珠连泉" , 表面水汽增加 , 当为"二沸" 。 此時 , 水温达到攝氏92~93℃ , 当即舀出一瓢沸水待用;並用夹有节奏的向同一方向搅动釜中之水 , 当中心出现旋涡時;再取出适量茶末投入至旋涡中 。 投茶量多少 , 陆羽《茶经》中指出:"凡煮水一升 , 用末方寸匕 , 若好薄者减 , 嗜浓者增 。 "按唐代度量衡制換算 , 一升相当于现今的600毫升;一方寸匕相当于现今的长、宽、高分别为3.03厘米立方的容量 。 〔29〕而按上述提出的茶末颗粒大小 , 秤得一方寸匕的茶末重量为11.7克(三次平均值) 。 为此 , 对不同茶、水容量配比下烧煮的茶汤 , 进行了感观审评 , 结果如表2所示 。
表2、 茶、水用量比较
名 称 茶 水 用 量 处 理
用 水 量 (毫升) 600 600 800 1000 1000
用 茶 量 (克) 12 8 8 8 6
100毫升水投茶克数 2.0 1.3 1.0 0.8 0.6
茶汤审评 高火香,有苦涩味,色深褐 高火香,太浓,汤褐色香高,味醇厚,汤黄褐 香高,味甘醇,汤黄褐 香欠高,味较醇,色淡褐
结果表明:每100毫升水投茶量超过1克的 , 茶汤滋味浓涩 , 结果表明:每100毫升水投茶量超过1克的 , 茶汤滋味浓涩 , 无法接受;但100毫升水投茶量低于0.6克的 , 茶汤滋味偏淡 , 同样不合适 。 而每100毫升水投茶量(末)在0.6~1.0克之间的 , 不但香气浓郁 , 而且滋味甘醇 。 在此用量范围内 , 每人根据各自要求 , 进行适当调整 , 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
(1)当烧水至二沸 , 气泡加大增多 , 水温为92~94℃
(2)"二沸"時 , 舀出一勺水倒入茶碗中待用
(3)用筷子搅动锅内沸水 , 使中心部位形成之水形成旋涡
(4)把一立方寸(唐制 , 合3.03厘米立方)茶末 , 从旋渦中缓缓倒入
(5)用筷子有节奏地搅动茶湯
(6)经多人反复审评 , 最后确定茶与水的用量之比
当继续烧至气泡出现"腾波鼓浪" , 当为"三沸" 。 此时 , 水温己达到攝氏100℃ , 要立即向釜中投入"二沸"時舀出的那瓢水 , 抑制沸腾 , "而育其华";随即将釜离开热源 , 停止沸腾 , 以免水"老" , 產生熟汤味 。
(1)当煮茶至"腾波鼓浪"(三沸)時 , 加进"二沸"時舀出的一勺水 , 以止沸肓"华"
(2)止沸后 , 随即端下煮茶锅
(3)育"华"后的茶湯呈淡黄褐色 , 表面泛起异彩花纹
(4)舀茶湯分成三碗至五碗
(5)经多次对比试验 , 煮出了较为滿意的茶湯
(6)如果边品茶 , 边尝点 , 更是有滋有味 , 其乐融融
另外 , 陆羽按一釜之水 , 以煮水一升(合现今600毫升)煮茶 , 通常分作五碗 , 少则三碗 。 若按四碗推算 , 每碗的茶汤用量为150毫升左右 , 与现今一般茶的容量相差不多 。 不过 , 唐代人饮茶 , 推崇"乘热连饮之" , 提倡热饮 , 以求"精华"不渙散 , 这一点与现代人時尚的溫饮 , 是有一定差异的 。
【唐代陆羽煮茶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减肥茶】
推荐阅读
- 煮普洱茶梗
- 普洱茶的泡法:闷泡法和煮茶法
- 煮茶虽好,但不是所有茶都适合煮
- 夏天太热 不妨试试冷泡茶
- 明清时期茶道精神
- 煮茶治香港脚,饮茶
- 茶疏,苦荞麦茶
- 论水,茅山白茶
- 诗圣是谁 诗圣是谁的称号
- 书名-陆羽故里天门竟陵,吃中药能喝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