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茶之缘

    谈到贵州省凤冈县田坝的茶叶 , 很多人的理论比我要多得多 , 赞美它的词语比我的更丰富 。 我也希望将它说得很好很好 , 可我的确词穷而意不能尽 。 但我与茶之间有着“剪不断 , 理还乱”的特殊关系 。
    三十几年前 , 我出生在凤冈县一个名叫田坝的穷山村 , 从小就与茶打下了不少的交道 , 采茶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 原始的制茶程序在我脑海里历历在目 。 先是把茶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 , 带回家后用温火在铁锅里慢慢地炒 , 炒到一定程度 , 再放到簸箕里用手轻轻地揉 , 直到揉成像“老鼠屎”那样的形状就行了 。 最后把茶叶烘干 , 茶就制成了 。 茶叶制成后 , 我那双小手就变得乌黑乌黑的 , 好长一段时间都洗不干净 。 若是夏秋采茶时 , 一些茶树上长有很多小毛虫 , 阳光照射时 , 它们隐藏在叶子的背面不易被发现 , 却容易触摸到 , 那虫毛刺得我周身奇痒难受 , 所以很多人不太喜欢这活 。
    采茶不是力气活 , 靠的是心灵手巧 。 我家除了有五六亩水田外 , 还有两亩多地的茶园 。 我从小不能干犁田耙地的粗农活 , 童年时候的我只有争着去采茶 。 茶树修枝 , 茶园除草等这样的活也干了不少 。 每年逢春、夏、秋时节 , 放学或节假日我便自觉地到茶园里采茶去了 。
    那里的茶园是由很多小山丘绵延连接成的 , 绿油油的一大片 。 土地承包下户时按人头分成了若干小块 , 每家一份 。 所以每到采茶的时候 , 茶园里热闹非凡 。 为了节省时间 , 多数人都是把午饭带到茶园里去吃 。 采茶的人特别多 , 有老年人、中年人、儿童 , 还有妇女带着被日晒啼哭的婴儿 。 茶园里有茶歌声、嬉笑声、新婚夫妇的打情骂俏声 , 还有孩子因懒惰被父母责骂的呵斥声……
    我们六兄妹从小学到初中毕业 , 学费都是靠卖茶叶得来的 。 那时的茶叶很便宜 , 最好的只有几元一斤 , 差的只要几毛了 , 有时候还卖不出去 。 不管怎样 , 毫毛成捆 , 总能解决我们的学费问题 。 茶叶成了我成长路上的垫脚石 。
    我读高中、大学时 , 偶尔带上一两斤自家制作的茶叶送给恩师 , 他们简直把它当作佳品了 。 现在工作了十几年 , 我也未离开过它 。 每次回家 , 腊肉、香肠我都不太喜欢 , 只带上一些家乡自制的茶叶就行了 。 工作加班之时 , 都事先准备一杯浓茶 , 然后轻轻松松地完成了工作 。 它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 让我的心情很高兴 。 有朋友来家里时 , 我一般不用烟酒招待 , 而是家乡的茶叶 。 我们一边品茶 , 一边天南地北地交谈 , 朋友说这比蹲茶馆好得多 。
    近年来 , 我爱上了钓鱼 , 难免要起早贪黑 。 天色未明就赶紧起床 , 煮上一大碗油茶稀饭 , 然后跋山涉水 , 垂钓于江河湖泊之间 , 一天下来也不觉得饥饿和疲劳 。 茶给了我无限的精力 。
    总之 , 茶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我的生活再也离不开它了 。 无论走到哪里 , 只要一提到茶 , 我的神经就会兴奋 , 哪里有茶事活动我就心驰神往 , 就连在电视上播出的茶叶广告我也不放过 。 每当我打开电脑 , 第一件事就是浏览茶叶的有关信息 。 闲暇之时有人在议论茶 , 我就情不自禁地加入到其中 。 一次 , 有人在议论我家乡的茶 , 他对田坝茶叶不太了解 , 故意把“富锌、富硒”说成是“哭兮哭兮” , 还说它这样那样的不好 , 我当时和他争得面红耳赤 。
    我真想有机会投入到有关茶叶的工作中去 , 将家乡的茶园打扮得很美很美 。 一天 , 我在媒体上看到县政府出台一个文件:“鼓励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干部参与办茶 。 ”我兴奋不已 , 赶忙将一份上千字的申请书上交到单位 , 而领导却以单位缺人为由拒绝了 , 我的心情好久都未能平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