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域的茶馆( 三 )


扬州的茶馆
处于苏北中部的扬州 , 古时由于大运河的开凿与发展 , 成为南北货物交流的总枢纽和集散地 , 再加上它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 促使扬州商业兴旺繁荣 , 扬州也成了达官富贾的花花世界 。 扬州吸引了各方来客 , 随着而来的是茶馆业的兴盛不衰 , 不仅有专门的茶馆 , 而且连酒楼、面馆、浴室、书场都无处不茶 。
扬州的茶馆多数建得富丽、雅致、环境优美 。 如扬州小秦淮茶肆 , “入门 , 阶十余级 , 螺转而下 , 小屋三楹 , 屋旁小阁二楹 , 黄石赞玩 。 石中古木数株 , 下围一弓地 , 置石几石床 。 前构方亭 , 亭左河房四间” 。
扬州人吃茶分“倒茶”、“冲茶”和“泡茶”三种 。 “倒茶”即茶壶原已冲泡好大量茶水 , 临时倒用 , 随喝随倒;“冲茶” , 即将小茶壶内早已泡制好的大量“茶卤子”(浓茶汁) , 临时倒入茶杯中少许 , 再掺入适量的开水调和;“泡茶”则临时将适量的茶叶放置杯中 , 再用开水随时冲泡 。 扬州茶馆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是冶春茶社 。
杭州茶馆
自隋唐以后 , 长江下游经济发达 , 南宋建都临安 , 又使得这一地区经济文化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 作为市民文化最典体现的茶馆 , 遍布了杭州的大街小巷 。
在杭州的各个景点 , 如玉皇山、宝石山、云栖、龙井、九溪、三潭等都有规模不小不等的茶馆 。 同时杭州评话兴起 , 茶馆又成为献艺场所 , 吸引了不少茶客 。 清末民初 , 由于西湖东面湖滨一带城墙高耸 , 游船在柳浪闻莺一带停泊 , 附近开设有“三雅园”、“藕香居”两大茶园 。 后来城里有“四海楼”、“连升阁”茶楼 , 城外有“迎宾楼”茶楼 , 南星桥有“碧霞轩”茶楼 , 拱辰桥有“醒狮台” , 湖墅有“补经楼”茶楼 。 井亭桥畔的“七重天”茶馆还开了“露天夜花园屋顶茶室” , 还有供养鸟者买卖鸟类的“鸟儿茶会” 。
杭州人爱喝清茶 , 故茶室里除供应清茶外 , 一般不卖食品 , 倒是有一种喜欢在茶里放点香花的习惯 。 杭州茶室与四川成都相比 , 可能数量上比不上成都 , 这是因为浙江人饮茶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的 。 但是若比茶馆的文化氛围 , 杭州茶室却大胜一筹 。
四川茶馆
四川茶馆是中国茶馆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 四川是茶馆的发源地 。 四川茶馆布满大街小巷 , 甚至乡村角落 。 有谚语说:四川“头上晴天少 , 眼前茶馆多” 。 有人说四川人一辈子有十分之一的时间泡在茶馆里 , 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 。
四川茶馆一般地方十分宽敞 , 馆内大多数有三四十张桌子 , 茶叶大都是沱茶或花茶 , 茶碗都是“盖碗子” 。 在茶馆做招待的 , 不是年轻的姑娘 , 而是衣着朴素的男士---茶博士 , 茶博士的冲泡茶技术堪称一流 。 一般而言 , 客人来后 , 茶博士手捧一大摞盖碗杯 , 往桌子上一放 , 三件头盖碗摆开 , 然后提起大铜壶 , 高高举起长嘴铜壶 , 远远地离碗足有两尺距离 , “涮”地一声 , 便将沸水冲入杯中 , 干净利索 , 一滴不溅 , 半点不流 , 然后把杯盖一一放平 , 请客人喝茶 。 看茶博士冲泡茶 , 如同观看杂技表演 , 十分精彩 。
在四川茶馆 , 往往有表演说书、弹琴、唱歌的 , 也有瓜子、花生、各色点心让你买 , 你可以一边吃东西 , 一边品茶 , 一边看节目 , 十分惬意 。
川人进茶馆 , 不仅为饮茶 , 而首先是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 自己的新闻告诉别人 , 又从他人那里获得更多的新闻与信息 。 川茶馆的第一功能是“摆龙门阵” , 一个大茶馆便是小社会 。 重庆、成都 , 以及其他四川大小城镇茶馆都很多 , 许多重庆人 , 过去一起床便进茶馆 , 有的洗脸都在茶馆里 。 然后是品茶、早点 , 接下去便摆开了龙门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