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茶道.茶文化( 三 )

【茶艺.茶道.茶文化】廉――推行清廉、勤俭有德 。 以茶敬客 , 以茶代酒 , 减少‘洋饮’ , 节约外汇 。 美――名品为主 , 共尝美味 , 共闻清香 , 共叙友情 , 康起长寿 。 和――德重茶礼 , 和诚相处 , 搞好人际关系 。 敬――敬人爱民 , 助人为乐 , 器净水甘 。 大约与此同时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和研究员姚国坤在1990年6期《中国茶叶》杂志上发表的《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一文中 , 则主张中国茶德可用“理、敬、清、融”四字来表述:理――“理者 , 品茶论理 , 理智和气之意 。 两人对饮 , 以茶引言 , 促进相互理解;和谈商事 , 以茶待客 , 以礼相处 , 理智和气 , 造成和谈气氛;解决矛盾纠纷 , 面对一杯茶 , 以理服人 , 明理消气 , 促进和解;写文章、搞创作 , 以茶理想 , 益智醒脑 , 思路敏捷 。 ”敬――“敬者 , 客来敬茶 , 以茶示礼之意 。 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 , 公平是今日的客来敬茶 , 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 。 久逢知己 , 敬茶洗尘 , 品茶叙旧 , 增进情谊;客人来访 , 初次见面 , 敬茶以示礼貌 , 以茶媒介 , 边喝茶边交谈 , 增进相互了解;朋友相聚 , 以茶传情 , 互爱同乐 , 既文明又敬重 , 是文明敬爱之举;长辈上级来临 , 更以敬茶为尊重之意 , 祝寿贺喜 , 以精美的包装茶作礼品 , 是现代生活的高尚表现 。 ”清――“清者 , 廉洁清白 , 清心健身之意 。 清茶一杯 , 以茶代酒 , 是古代清官司的廉政之举 , 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 。 1982年 , 首都春节团拜会上 , 每人面前清茶一杯 , 显示既高尚又文明 , ‘座上清茶依旧 , 国家景象常新’ , 表明了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 今天强调廉政建设 , 提倡廉洁奉公 , ‘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更值得发扬 。 ‘清’字的另一层含义是清心健身之意 , 提倡饮茶保健是有科学根据的 , 已故的朱德委员长曾有诗云:‘庐山云雾茶 , 示浓性泼辣 。 若得长年饮 , 延年益寿法 。 ’体会之深 , 令人敬佩 。 ”融――“融者 , 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 。 举行茶话会 , 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 , 手捧香茶 。 有说有笑 , 其乐融融;朋友 , 亲人见面 , 清茶一杯 , 交流情感 , 气氛融洽 , 有水乳交融之感 。 团体商谈 , 协商议事 , 在融洽的气氛中 , 往往更能促进互谅互让 , 有益于联合与协作 , 使交流交往活动更有成效 。 由此可见 , 茶在联谊中的桥梁组带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 ”两位专家还认为:中国的茶 , “能用来养性、联谊、示礼、传情、育德 , 直到陶冶情操 , 美化生活 。 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阶层 , 众多场合 , 是因为茶的、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于中华民族的平凡实在、和诚相处、重情好客、勤俭育德、尊老脘二甲苯的民族精神 。 所以 , 继承与发扬茶文化的优良传统 , 弘扬中国茶德 , 对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 ”在此之前 , 台湾的范增平先生于1985年提出中国“茶艺的根本精神 , 乃在于和、俭、静、洁 。 ”(《台湾茶文化论》43页“探求茶艺的根本精神” , 台湾碧山出版公司出版 。 )范先生的茶艺根本精神 , 就是茶道的精神 , 也就是上述的茶德 。 虽未加以详细解释 , 但其含义仍不难理解 , 与前述几位专家的意见相去不远 。 更早一点 , 在1982年 , 台湾的国学大量林荆南教授将茶道 精神概括为“美、健、性、伦”四字 , 即“美律、健康、养性、明伦” , 称之为“茶道四义” 。 其具体解释如下:美――“美是茶的事物 , 律是茶的秩序 。 事由人为 , 治茶事 , 必先洁其身 , 而正其心 , 必敬必诚 , 才能建茶功立茶德 。 洁身的要求及于衣履 , 正心的要求见诸仪容气度 。 所谓物 , 是茶之所属 , 诸如品茶的环境 , 的器具 , 都必须美观 , 而且要调和 。 从洁身、正心 , 至于环境、器具 , 务必须知品茗有层次 , 从层次而见其升华 , 否则茶功败矣 , 遑信茶德 。 ”健――“‘健康’一项 , 是治茶的大本 。 茶叶必精选 , 劣茶不宜用 , 变质不可饮;不洁的水不可用 , 水温要讲究 , 冲和注均须把握时间 。 治茶当事人 , 本身必健康 , 轻如风邪感冒 , 亦不可泡茶待客 , 权宜之法 , 只好由第三者代劳 。 茶为健康饮料 , 其有益于人身健康是毫无疑问的 。 推广饮茶 , 应该从家庭式开始 , 拜茶之赐 , 一家大小健康 , 家家健康 , 一国健康 , 见到全体人类健康;茶 , 就有‘修、齐、治、平’的同等奥义 。 ”性――“‘养性’是茶的妙用 , 人之性与茶之性相近 , 却因为人类受生活环境所污染 , 于是性天积垢与日俱加 , 而失去其本善;好在茶树生于灵山 , 得雨露日月光华的灌养 , 清和之气代代相传 , 誉为尘外仙芽;所以茶人必须顺茶性 , 从清趣中培养灵尖 , 涤除积垢 , 还其本来性善 , 发挥茶功 , 葆命延所 , 持之有恒 , 可以参悟禅理 , 得天地清和之气为已用 , 释氏所称彼岸 , 可求于明窗净几之一壶中 。 ”伦――“‘明伦’是儒家至宝 , 系中国五千年文化于不坠 。 茶之功用 , 是敦睦耸关系的津梁:古有贡茶以事君 , 君有赐茶以敬臣;居家 , 子媳奉茶汤以事父母;夫唱妇随 , 时为伉俪饮;兄以茶友弟 , 弟以茶恭兄;朋友往来 , 以茶联欢 。 今举茶为饮 , 合乎五伦十义(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友信、朋谊、君敬、臣忠) , 则茶有全天下义的功用 , 不是任何事物可以替代的 。 ”(蔡荣章《现代茶艺》200页 , 台湾中视文化公司 , 1989年7版)此外 , 台湾的周渝先生近年来也提出“正、静、清、圆”四字作为中国茶道精神的代表 。 (周渝:《从自然到个人主体与文化再生的探寻》 , 《农业考古》1999年2期)以上各家对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茶德)的归纳 , 虽然不尽相同 , 但其主要精神还是接近的 , 特别是清、静、和、美等是符合中国茶道的精神和茶艺的特点 , 和日本茶道和韩国茶礼的基本精神也是相通的 。 大家可以细心领会 , 把握其主要精神 , 在自己的茶艺表演和茶事活动中贯彻这些精神 。 据陈香白教授研究 , 他认为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 。 “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 。 它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 , 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 。 “和”的内涵非常丰富 , 作为中国文化意识集中体现的“和” , 主要包括着:和敬、和清、和寂、和廉、和静、和俭、和美、和爱、和气、中和、和谐、宽和、和顺、和勉、和合(和睦同心、调和、顺利)、和光(才华内蕴、不露锋芒) , 和衷(恭敬、和善)、和平、和易、和乐(和睦安乐、协和乐音)、和缓、和谨、和煦、和霁、和售(公开买卖)、和羹(水火相反而成羹 , 可否相成而为和)、和戎(古代谓汉族与少数民族结盟友好)、交和(两军相对)、和胜(病愈)、和成(饮食适中)等意义 。 “一个‘和’字 , 不但囊括了所有‘敬’、‘清’、‘寂’、‘廉’、‘俭’、‘美’、‘乐’、‘静’等意义 , 而且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 。 请相信:在所有汉字中 , 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国茶道’内核、涵盖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 。 ”(陈香白:《中国茶文化》43页 ,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香港的叶惠民先生也同意此说 , 认为“和睦清心”是茶文化的本质 , 也就是茶道的核心(《茶艺报》19页 , 香港茶艺中心1993年出版) 。 我们认为 , 陈香白教授的这番话 , 不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茶道精神的把握 , 也有助于我们对日本茶道和韩国茶礼的理解 。 总之 ,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 是茶文化的灵魂 , 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 。 我们应该根据茶道精神来从事茶文化活动 。 一切有悖于茶道精神的行为 , 都要加以纠正、克服 , 使中国茶文化事业永远沿着健康、文明的道路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