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医基础理论》的重点总结 。 操作方式 01 《中医根本理论》重点总结一
1.中医学有两个本家儿要特点:一是整体不雅念 , 二是辨证论治 。
2.证 , 也叫证候 , 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归纳综合 。
3.辨证 , 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 , 经由过程阐发、综合 , 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 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 , 归纳综合、判定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
4.论治 , 是按照辨证的成果 , 确定响应的治疗原则和方式 。
5.“同病异治” , 是指统一种疾病 , 因为发病的时候、地域以及患者机体的反映性分歧 , 或处于分歧的成长阶段 , 所以表示的证分歧 , 因而治法就各别医学教|育网 。
6.“异病同治” , 是指分歧的疾病 , 在其成长过程中 , 因为呈现了不异的证 , 因而就采纳统一方式治疗 。
7.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 以五脏为中间 , 共同六腑 , 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 , 并经由过程经络纵横普遍地分布 , 以贯通表里上下 , 运行气血津液 , 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勾当 。
8. 阴阳是对天然界彼此联系关系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两边属性的归纳综合 , 并含有对立同一的内在 。 阴和阳 , 既可以代表两种彼此对立的事物和势力 , 又可以代表和用以阐发统一事物内部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 。
9. 阴阳学说的根基内容包罗:①阴阳的对立制约;②阴阳的互根互用;③阴阳的消长均衡;④阴阳的彼此转化 。
10. 阴阳的对立制约:正常者如 “动极者镇之以静 , 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 , 精力乃治” 。 反常者 , 则如“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
11. 阴阳的互根互用:“阳根于阴 , 阴根于阳”、“阳生于阴 , 阴生于阳”、“孤阴不生 , 独阳不长”:“阴者 , 藏精而起亟也 , 阳者 , 卫外而为固也” , “阴在内 , 阳之守也 , 阳在外 , 阴之使也” , “无阴则阳无以生 , 无阳则阴无以化” , “阳生阴长 , 阳杀阴藏”等 。
12.阴阳的消长均衡:“阴胜则阳病 , 阳胜则阴病” 。
13. 阴阳的彼此转化:“重阴必阳 , 重阳必阴”、“寒极生热 , 热极生寒”、“寒甚则热 , 热甚则寒” 。
14. “背为阳 , 阳中之阳 , 心也;背为阳 , 阳中之阴 , 肺也;腹为阴 , 阴中之阴 , 肾也;腹为阴 , 阴中之阳 , 肝也;腹为阴 , 阴中之至阴 , 脾也 。 ”
15. 凡阴虚不克不及制阳而致阳亢(阴消阳长)的虚热证 , 宜用补阴治之 。 这种治疗原则 , 称之为“阳病治阴”;又称作“壮水之本家儿 , 以制阳光” 。
16. 凡阳虚不克不及制阴而致阴盛(阳消阴长)的虚寒证 , 宜用补阳治之 。 这种治疗原则 , 称之为“阴病治阳”;又称作“益火之源 , 以消阴翳” 。
17.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

02 《中医根本理论》重点总结二
1.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范畴 , 本家儿如果以五行学说的根基纪律来阐释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 , 以及人体与外在情况的同一 , 从而当作为中医学理论系统的主要构成部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