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四要素之二——水,柠檬水的功效


茶艺四要素之二——水,柠檬水的功效

文章插图

茶艺四要素之二——水水文学是茶道开出的奇花异卉 。 择水固然重要,但古人将此事复杂化了,为孰是“天下第一水”争论上千年也实在小题大作 。 但无论合理与不合理,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 。 茶是灵魂之饮,水是生命之源 。 茶中有道,水中也有道 。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净 。 ”如此无私谦虚,善哉,水也! 庄子 《天道》 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进取法焉 。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 。 ”如此公正客观,善哉,水也! 唐末刘贞亮提出茶有“十德”,日本明惠上人也提出茶有“十德,孔子则认为水具有“德、义、勇、法、正、察、善、志”诸种美好的品行,并说“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荀子柠檬的功效与作用宥坐》 ),如同顶礼膜拜圣者一般 。 茶是什么?在植物学家眼中它是“原产于我国西南部的常绿灌木、乔木、半乔木 。 两性花 。 球形塑果 。 嫩叶可作药用、食用、饮用 。 含有100多种成分,主要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氨基酸、鞣酸、儿茶素、挥发油等 。 属山茶科的山茶属,山茶属约250种,划为20组,其中茶组可饮用 。 ”仅此而已,无什么“道”、无什么“德”之可言 。 但中国人会琢磨,竟赋予茶以性灵,生发出“道”来“德”来,以至我们得写专著加以阐明 。 水是什么?在西方人眼中是H2O,无色、无味、无嗅、液态 。 仅此而已!水是生命之源,但决非道德之本、修养之本、精神之本 。 但中国文化赋予水以性灵 。 好茶需好水 。 所以明人许次纾在 《茶疏》 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 ”明人张大复在 《梅花草堂笔谈》 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 ”他认为择水重于择茶,二等茶用上等水可烹出上等茶,而上等茶用二等水就只能烹出二等茶 。 所以,古人讲究精茶、真水,明人张源在 《茶录》 中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 。 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易窥其体 。 ”这就讲透了茶与水的关系 。 茶是水之灵魂,无茶便无茶事;水是茶的载体,没水烹不成茶 。 按化学书上的说法;茶是溶质,水是溶剂,茶汁是水的溶解液,--但这太枯燥,远没古代茶人富有想像力,这也不是中国人描述事物的习惯方式 。 中国人擅长整体思维,无论宇宙与人世间有多复杂,不过是“太级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不过是“金、木、水、火、土”……对茶道亦然,在择茶的同时就把择水的问题提了出来 。 还把茶事方方面面想了个周全 。 如择水,早在唐代,陆羽就已将其列为“茶有九难”之一,在 《六羡歌》 中说:不羡黄金礨,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 黄金、白玉的酒器,高官厚禄,皆不动心,而家乡竟陵(今湖北天门县)的西江水使陆羽羡慕不已 。 当然,不仅仅因为“美不美,家乡水”,发思乡之情,而出自功利目的,他认为:竟陵西江水最宜于烹茶 。 《茶经五之煮》 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 。 又水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灭至霜郊以前,或潜龙畜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流,酌之 。 其江水,取去人远者 。 井,取汲多者 。 不必细作分析,读者就会估摸出陆羽“择水”之论有多少科学性;当然,掌握近代科学知识的茶人也不应苛求古人 。 据化学分析,水中通常都含有处于电离子状态下的钙和镁的碳酸氢盐、硫酸盐和氯化物,含量多者叫硬水,少者叫软水 。 硬水泡茶,茶汤发暗,滋味发涩;软水泡茶,茶汤明亮,香味鲜爽 。 所以软水宜茶 。 用感官择水,现代饮用水的标准是无色、透明、无沉淀,不得含肉眼可见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无异嗅和异味 。 按古人经验,水要“清”、“活”、“轻”、“甘”、“冽” 。 “清”就是无色、透明、无沉淀;“活”就是流动的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活水比死水洁净;“轻”指比重,比重轻的一般是宜茶的软水;“甘”指水味淡甜;“冽”指水温冷、寒,冰水、雪水最佳 。 古人琢磨出的这五条是科学的 。 照说择水不难,但古人把此事搞得十分复杂 。 光研究水的专著就有好几部,如唐代张又新的 《煎茶水记》 ,宋代欧阳修的 《大明水记》 ,叶清臣的 《述煮茶小品》 ,明代徐献忠的 《水品》 ,田艺衡的 《煮泉小品》 ,清代汤蠹仙的 《泉谱》 等等 。 更不可思议的是竟为水的等次自唐至清争论上千年还无结论 。 事情的导因是唐人张又新在其 《煎茶水记》 中“披露”已作古的茶神陆羽将“天下之水”排了座次,“庐山康王谷水帘水”居榜首,昔人称誉的“蒙山顶上茶,扬子江心水”其中的“扬子江南零水”屈居第六,第二十名是“雪水” 。 张又新又兜出已故刑部侍郎刘伯刍的“排名录”,将“扬子江南零水”列为榜首 。 张本人又提出第一非“桐庐江严子滩水”莫属 。 此后有欧阳修、宋徽宗、朱权、张谦德、许次序等人加入争论 。 此事起因就很可疑,唐时交通不便,陆羽纵是品水天才,能走遍全国尝遍“天下之水”吗?将水分等且划分如此细,大可不必,但诸位茶学专家如此认真又非偶然,这是封建等级观念使然 。 人既分等,水有灵性,自然也该分等 。 中国的士一般不亲事劳作,生活节奏慢,有雄心悟大道做大学问,也有耐心小题大作 。 不管此事值不值得争,反正争了上千年,最终还是靠“一把手”表态解决问题 。 精于茶道的乾隆皇帝亲自调查,钦定北京玉泉水为“天下第一泉”,并撰写 《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 文曰:尝制银斗较之:京师玉泉之水,斗重一两;塞上伊逊之水,亦斗重一两;济南之珍珠泉,斗重一两二厘;扬子江金山泉,斗重一两三厘;则较之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