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欣赏
在原始社会 , 人类生活简单朴素 。 韩非子《十遇》及《五蠹》等篇 , 说到尧的生活是茅草屋、糙米饭、野菜根 , 饮食器是土缶 , 以后才发明使用黑陶等 。 可见茶叶最初的利用阶段 , 不可能有专用的茶具 , 大都是和其他食品共用的 , 一器多用.以木制或陶制的碗 , 兼作为饮茶的器具 。
茶具的发展与陶瓷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 。 而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是先陶后瓷 , 是由陶发展而来的 。 浙江省余姚河姆渡第四文化层出土的陶器——夹炭 黑陶 , 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了 , 是新石器时代很早的陶器之一 。
茶的烹用方法 , 也随着茶叶牛产技术的改进和 茶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 最早发现野生茶树时 , 是采集鲜叶 , 在锅中烹煮成羹汤而食 , 这时候的烹饮方法 和器皿很简单 。 春秋时代 , 茶叶作为蔬菜 , 与煮饭莱相同 , 没有什么特别的烹饮方法和器皿 。 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 , 奴隶主和贵族阶级的出现 , 形成有闲 阶级 , 饮酒喝茶有了发展 , 对器具也有了新的要求 , 从而出现了专用于茶的贮茶、煮茶和饮茶的器具 。
茶具的产生 , 始于奴隶社会 , 当是主要茶具为煮茶的锅、饮茶用的碗和贮茶用的罐等 。 随着时代的演变 , 茶叶消费日广 , 因消费的茶类不同 , 习俗不同 , 消费对象不同.不论茶具的形式、茶具的配套或茶具的用料等 , 都不断发生变化 。
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交替 , 饮茶已有简单 的专用器皿 。 从秦汉到唐代 , 随着饮茶区域和习俗传 播的扩大 , 人们对茶叶功用认识的提高 , 促使陶器业飞跃发展 , 瓷器也已出现 , 茶具越来越考究 , 越来越精巧 。
茶具又称茶器 。 最初都称为茶具 , 如王褒《僮约》的“烹茶尽具”、指烹茶前要将各种茶具洗净备用 。 到晋代以后则称为茶器了 。 到了唐代 , 陆羽《茶 经》中把采制所用的工具称为茶具 , 把烧茶泡茶的器 具称为茶器 , 以区别它们的用途 。 宋代又合二而一 , 把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 。 现在也大都统称为茶具 。
唐朝中叶 。 北方消费茶增多 , 引起了各地瓷窑的兴起 , 尤以烧制茶具为中心 。
据陆羽《茶经》记载 , 当 时产瓷茶器的主要地点有:越州、岳州、鼎州、婺州、寿州、洪州等 , 其中以浙江越瓷最为著名 。 此外 , 四 川、福建等处均有若名的瓷窑 , 如四川大邑生产的茶 碗 , 杜甫有诗称赞:“大邑烧瓷轻且坚 , 扣如哀玉锦城传 。 君家白碗胜霜雪 , 急送茅斋也可怜 。 ”
据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所列 , 连同附件统计、煮茶、饮茶、炙茶和贮茶用且共有29件 , 可见唐朝时茶具的发展已很可观 。 现分述如下:
(1)风炉:铜或铁铸成 , 也有泥烧成的 。 形状像鼎 , 下有三脚 。 炉壁厚3分 , 上口有9分厚的边 , 边的 6分宽的部分在炉壁内方 , 以便用泥墁于膛壁 。 炉下 方的三只脚 , 共有21个古字:一脚是“坎上巽下离于中” , 另一脚是“体均五行去百疾”.第三脚是“圣唐灭 胡明年铸” 。 在3只脚间各开—窗洞、底下的一个洞 用以通风漏灰 。 3个窗口上并排有6个古字 , 一是 “伊公” , 一是‘羹陆” , 一是“氏茶“ , 意为“伊公羹 , 陆 氏茶” 。 内设“带(原字左有“土”旁)埠(原字右下为“木”)” , 有3格 , 一格有长尾野鸣的图 形 , 这是火禽 , 画有离卦 , 一格有彪 , 是风兽 , 画巽卦; 另一格有鱼 , 是水虫 , 画坎卦 。 巽表示风 , 离表示火 , 坎表示水 。 风能助火 , 火能把水烧沸 , 所以要有这三卦 。 另有花木、山水等图案作为装饰 。 据说此炉由陆羽设计 。
推荐阅读
- 谈谈维吾尔族的茶礼
- 功夫茶器
- 年度热门 · 从一个摄影师的角度,我来谈谈这一代 iPhone 的摄影表现
- 茶器欣赏--漆器茶具
- 茶器欣赏--竹木茶具
- 24节气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还是文化?
- 续写福建茶文化研究新篇章——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成立札记与思考
- 首届新疆茶文化节开幕
- 安溪茶文化与乌龙茶市场拓展,饮茶的好处
- 茶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旅游新模式————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莲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