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茶艺表演( 二 )


四、“关公巡城”的手法只适用于盖碗的功夫茶具 。 因为茶壶泡茶已经有了茶海了,茶汤经过均匀的混合了,一杯一杯倒过去就得了,不会有浓淡区分,更不存在“韩信点兵”、“凤凰三点头”这么一说 。 点出来的只能是滤网滤不掉的茶渣 。
五、再说俗称“翻杯”的“丹凤朝阳”或“龙凤呈祥” 。 对于喜欢用闻香杯的人来说,这道程序的手法是很优美的,名称也好听 。 但是,许多人品茶是不用温香杯的 。 茶的香气是品出来的,光靠鼻子闻,就算闻明白了,那时茶汤已经凉了,尝香就差了许多 。
六、最后说说焚香 。 茶艺馆爱把环境打扮成庙宇一样,到处是檀香味 。 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有的就把陆羽画在墙上 。 茶艺馆干吗要搞得跟庙宇一样呢,无外乎就是想树立权威感、更好的宰客!这种环境氛围就是想造成一个有理说不清的效果,我不知道檀香会不会使人智商下降,但很多人在那种环境下就变得出钱很大方 。 进庙宇拜佛是为了信仰,进茶艺馆喝茶是为了什么?要的就是那个香味吗?我以为跟喝茶无关 。 子衿:异议
茶艺是研究怎样才能得到好茶汤,而茶艺表演是派生出来,目的就是形式演示,如同戏曲表演不是实际生活一样 。 各自有存在的理由,我觉得没有必要批判 。 对于茶没有太多了解的人,茶艺表演有很大的宣传作用,引起人的遐想和好奇 。 而且表演形式容易扩大影响和声势,利于宣传 。 你在福建,习惯了喝茶,可是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城市里,人们有太多的选择,茶是宝珠暗藏 。 特别是,中国人的陋习,总以为老传统是落后的,国外的东西是好的,这是国内的现状 。 如果不是台湾人在国内首开茶艺馆,除了广东福建,没有多少人知道乌龙茶是什么东西 。 即使是现在,不是还有人说只有台湾的茶可以喝吗?所以在这种形式之下,有人要夸张地表演茶艺,美化茶艺,宣传茶文化,我一概不反对,尽管我是不要看茶艺表演,而且觉得是大大委屈了茶 。
再说实际的技艺问题:温杯的目的,一是清洁二是提高茶具温度 。 紫砂壶且不提 。 再说玻璃,我个人认为对于下投法和中投法,提高温度也是要紧的,目的是保持水温 。 绿茶泡得好不好,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水温要合适,不象乌龙,滚水就成 。 如果茶具是冷的,水冲下去会迅速降温,实际水温就不对了 。 但是如果先冲水,最后放茶,就没有温杯的必要,可以倒入比预期温度高的水,等温度降到合适再放茶 。
干茶的好坏和茶好不好喝是有关系的 。 看干茶,不是看做得好不好看,而且要看颜色,形状,光泽,香气和是否碎茶多 。 比如你给我的两种铁观音,在外形上就相差很远 。 好的那一种,翠绿,颗粒大,非常油润 。 翠绿说明发酵略浅,铁观音如果发酵浅,很不好控制,因为很容易香气做不出来 。 只有摇青技术高超的人,才能做出翠绿而且香纯的茶 。 那些想做出翠绿结果失败了的茶,会被做成熟茶,售价就很低了 。 所以一般来说,不是技术好的人,不敢随便尝试 。 颗粒大并不都是好的,但是起码有叶片大而肥厚的可能性 。 比如本山,是不可能做得紧结卷曲大颗粒的 。 至少一看就知道是铁观音 。 好的干茶很清香,陈茶或保存不好的茶,都有异味或闷气 。 所以干茶的好坏,至少给人以初步印象 。 你在福建,茶店都会允许试茶 。 可是在大多数地方,根本就没有试茶的传统,要买,只能通过鉴别干茶 。 对于绿茶,干茶的鉴别特别有效 。 比如龙井,摸上去要滑,抓起一把撒下来,好茶会散开来不成堆 。 最好的颜色不是翠绿,而是略黄 。 如果人家要的是狮峰龙井的价,而茶是碧绿的,那么你至少知道这是假的狮峰 。 绿茶藏得不好,干茶颜色很会就会变 。 这些都十分的明显 。 什么茶都会被作假,有些干茶看着很好的,喝起来却令人失望 。 但是懂得干茶的特征,至少可以减少上当的几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