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具有“弹性”
《阿甘正传》中有一句名言——“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 , 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 , 意思是说 , 人生难以预料 , 常常会有一些“意外”在等着我们 。 等来好运固然可喜 , 然而 , “叹人生、不如意事 , 十常八九” , 对我们影响最多的往往是那些挫折 。 也许疾病来袭 , 干扰了你的学业 , 也许求爱时被意中人拒绝 , 让你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 甚至一场交通堵塞 , 也有可能让你上班迟到 , 影响你一天的心情 。
当人们在遭遇挫折和压力时 , 做人的差距也凸显了出来 。 有的人会逃避现实 , 陷入焦虑、抑郁的情绪漩涡;有的人彻底被困难打败 , 以极端的方式伤害自己或家人;也有一些人处理得很好 , 他们从容不迫 , 迎难而上 , 终于度过了逆境 。 对于后者 , 我们由于难以理解其力量的来源 , 所以常常认为这是性格和天分使然 。
【“心理弹性”从何而来?】但是 , 科学家们不这么认为 。 他们发现 , 在许多遭受过重大灾难的地区 , 比如遭受原子弹袭击的长崎、经历毁灭性地震的汶川 , 大部分人都能够迅速安顿 , 回归正常 , 即使如智利、阿根廷、墨西哥这样的贫穷国家 , 都曾在地震的废墟上举办过世界杯 。 甚至对于儿童来说(他们一般尚未形成非常强烈的性格) , 他们也能具备相当高的抗逆力 。
在一项研究中 , 科学家们曾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追踪研究一些夏威夷的“高危儿童” 。 这些高危儿童或者生来不健康 , 或者长期贫困、家庭破裂 , 或者父母患有精神病、抚养环境恶劣 , 但结果发现 , 他们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都顺利地度过了童年期和青春期 , 不但没有表现出严重的学习或行为问题 , 而且很好地适应了家庭和学校生活并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
科学家们相信 , “从逆境中反弹”绝不是只有少数幸运人才拥有的“禀赋” , 反而更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技能 , 科学家们将这种技能称为“心理弹性” , 又称抗逆力 。
科学家们认为 , 当变故发生时——比如天灾、亲人去世、恐怖袭击 , 大部分人最初都会暂时出现心理创伤 , 比如失眠、噩梦、抑郁等 。 但由于存在“心理弹性” , 因此 , 人们会慢慢地减少创伤带来的不良反应 。 到一段时间之后 , 除了极少数仍被负面情绪严重困扰的人之外 , 大部分人都能恢复到正常的身心状态 。 这就好像是一个橡胶球被外力挤压变形 , 但随后就能恢复原状 , 人的心理也一样 , 在遇到变故或逆境后 , 具备良好“心理弹性”的人会迅速恢复 , 回到正轨 。
文章插图
神经通路影响“弹性”
对于科学家们而言 , “心理弹性”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 。 弄清楚为什么一些人有着更好的“心理弹性” , 这是科学家们研究的核心问题 。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 科学家们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 已经能够实时扫描出压力和挫折对大脑的影响程度 , 以及大脑对情绪的控制 。 通过观察血液流淌的方式 , 他们能够测量大脑的活动 , 并看到不同人脑中的“压力图像” 。 这一点非常重要 , 因为这是研究“心理弹性”的关键 。
科学家们发现 , 就好像动物一旦摆脱捕猎者后血压会迅速回到正常一样 , 具有良好“心理弹性”的大脑似乎能够更加迅速地消除掉对于压力的反应 , 回到正常 。 也就是说 , 抗逆力高的人似乎更善于调节或关掉大脑皮层中产生忧虑和恐惧的活动 。 研究表明 , 社会性疼痛 , 比如被拒绝和孤独 , 在大脑中会产生与恐惧相同的活动 , 即人们被社会拒绝时大脑被激活的区域 , 与看到一匹狼时激活的区域是相同的 。 科学家说 , 这是一种进化 , 因为我们的祖先当时只能靠群居才能生存下来 。 所以被孤立就意味着有危险 。 人类进化到现在 , 即使我们不再碰到狼 , 在面临日常压力时 , 这些区域还是一直处于活跃状态 。
推荐阅读
- 作为一个吃货,你能看懂包装食品的“说明书”吗?
- “儿童”牛奶,到底有啥特别之处?
- 接吻为何可以“无师自通”?
- 今年中秋吃月饼,别被“无糖”和“保健”忽悠了?
- “糖精枣”是个什么鬼?
- 为什么说“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 撞车司机的“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到底是种什么病?
- 有些音乐,为什么让你“百听不厌”?
- “健康食品”暗藏玄机,你还要吃吗?
- 五彩温泉:其实是许愿硬币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