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暴发,为什么还说“可控”?

2015年1月下旬 , 网上曾盛传“北京某大厦一半人得了麻疹” ,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很快通过微博发布消息、通告疫情:截至1月26日 , 该大厦发生的麻疹暴发疫情中一共报告了23例麻疹病例 。 同时表示为了防止麻疹疫情的传播 , 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已及时赴现场采取了病例隔离、消毒、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等控制措施 , 完成三千余人的麻疹疫苗应急接种 , 并强调当前疫情仍在可控范围 。 各家媒体纷纷转发了这一消息 , 大家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不禁表示疑惑 , 疫情的“可控”究竟是指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 , 还要从什么是“暴发疫情”讲起 。
暴发(outbreak)是个流行病学专有名词 , 是用来表示疫情流行强度的一个指标 。 暴发特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 , 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病人出现的情况 , 深入调查这些病例 , 会发现病例间存在关联 。 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 , 麻疹暴发标准为10天内同一单位发生2例 , 这样来看 , 这次北京某大厦已经轻松达到了“暴发”的标准 。 虽然暴发疫情听起来很可怕 , 但由于暴发仅仅涉及到了一个局部地区 , 因此病例数往往并不十分庞大 。 大家应该还记得 , 前几年肆虐全球的“甲流”曾被WHO宣布处于“世界大流行”的状态 , 所谓的“流行(epidemic)”也是一个用来表示疫情强度的指标 , 是指某地区疾病的发病数量达到了历年发病平均水平的3~10倍 , 如果疾病的发病数量超过了流行水平 , 波及范围超出了省、国乃至洲际范围 , 才可以被称为“大流行(pandemic)” 。 流行和大流行会造成大量人群感染疾病 , 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也十分巨大 。 与之相比 , 一座大厦的麻疹暴发就显得颇为微不足道了 。

了解了什么是暴发疫情之后 , 让我们来聊一聊如何控制疫情 。

与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不同 , 传染病的独特之处在于可以传染给他人 , 因此才需要“控制” , 也就是减少疾病向健康人群的扩散 。 中国有句古话 , 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如果想控制传染病 , 就得先了解传染病是如何“传染”给健康人的 。 现代医学分析发现 , 传染病的传播需要3个环节 , 三者缺一不可 , 它们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 , 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 如果没有了传染源 , 也就没有了传染病(举个例子 , 之所以说人类已经征服了天花 , 就是因为我们已在自然界彻底消灭了天花病毒 , 没有了天花病毒 , 就没有天花了) 。 控制传染源是人们最容易想到的一种对付传染病的方法 , 中世纪的欧洲米兰 , 一旦发现了瘟疫 , 政府就会下令把染上了瘟疫的房子用围墙圈起来 , 病人只能呆在里面活活等死 。 随着医学的进步 , 医务工作者不需要用这么残忍的手段也可以控制住传染源 , 保护我们不被传染 。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 , 再次感染新宿主的过程 。 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千差万别 , 其中经空气传播是最为常见、也是传播效率最高的方式 , 传染能力最强的传染病基本都拥有经空气传播这一途径 。 最后一个因素是易感人群 , 这是指对疾病没有免疫力的人群的总称 ,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那些拥有疾病免疫力的人群 , 我们称之为免疫人口 。 免疫人口在预防疫病扩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因为这些人不但自身不会被传染 , 而且当大量的免疫人口分布在传染源周围时 , 就能够对那些没有免疫力的易感人群起到屏障作用 , 可以使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四处碰壁找不到能够感染的个体 , 从而中止传染病的流行(图1)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