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接种还是不接种?( 二 )


疫苗会导致不良反应吗?偶合症是什么?
从新闻报导中可以了解到 , 接种疫苗可能会出现问题 , 出问题的环节包括生产、储存、运输和接种操作 。 疫苗的储运过程通常要求温度在2-8℃范围内 , 世界卫生组织开发了一种疫苗热敏标签 , 贴在疫苗瓶上 , 用于识别应该报废的疫苗 。 而在接种操作环节 , 剂量、接种者的身体状况、是否有禁忌症、接种部位、疫苗稀释等都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
即使在各个环节都没有出问题 , 正常接种的合格疫苗也并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 , 通常基因工程疫苗安全性较高 , 灭活疫苗次之 , 减活疫苗风险则较高 。 以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为例 , 有1/25万的概率 , 会导致接种者发生类似小儿麻痹症的症状 , 虽然1/25万听起来发生率很低 , 但一旦发生 , 无异于是对一个家庭造成灭顶之灾 。 因此 , 科学家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钻研 , 不断改进现有的疫苗制备工艺 , 力争研制出更安全更稳定的疫苗 。
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 被分为一般反应(即前文所述症状较轻的反应 , 属于正常范畴)、异常反应(合格疫苗造成的较严重的生理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心理因素造成的反应)和不明原因反应(经过调查后仍不能明确原因的翻译) , 其中 , 偶合症是一个公众陌生的概念 。 偶合症是指接受疫苗的人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 , 或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 , 正巧在接种后发病 , 其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 , 不论是否接种疫苗 , 这病都要犯的 , 简单来说就是“偶然巧合” 。 我国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说明:接受预防接种的人们偶尔会有不良反应 , 其中一部分是与疫苗直接相关的 , 另一些不良反应则属于“预防接种偶合症” , 包括原本就已感染疾病但尚处于潜伏期、因接种而诱发其他疾病、因接种而加重原有疾病的症状三种情形 。
偶合症的判定是非常复杂而专业的 , 涉及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疫苗学、法医学等多个领域 , 疫苗生产企业在没有对患者进行化验的情况下 , 是不能认定病例“属于偶合症”的 。 一般来说 , 一批疫苗如果出现质量问题 , 往往会有许多不良反应的病例出现 , 而不是零星的几个 , 而《预防接种的反应和处理》一书中也指出 , 婴儿猝死综合征发生率约为0.1-0.3% , 常被误认为是接种疫苗引起的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一段时期内 , 数百万名婴儿中发生数例死亡 , 确实有可能是偶合症 , 但真正事实还是应该由权威机构经过调查后才能确定 。
接种or不接种?
如果人们因为担心疫苗接种不安全而拒绝接种 , 则很可能导致传染病疫情大规模爆发 。
1974年 , 英国媒体首先报导了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 , 英国国内该疫苗的接种率随之从81%骤降至31% , 由于人群接种率降低 , 百日咳疫情爆发 , 发病率由之前的1/10万上升至超过1/1000 。 同年日本也报导了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新闻 , 1974年全国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80% , 1976年则仅有10% , 三年后百日咳疫情流行 , 造成1.3万人感染 , 41人死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