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茶树主要害虫优化防治模式 根据浙江茶区茶树害虫的发生现状与发生特点, 浙江茶树害虫的防治模式以常发性、普发性的优势种群为中心, 兼顾间歇性、地区性的害虫, 施药时期尽量避开天敌优势种群的高峰期 。 茶园中自然天敌资源十分丰富, 研究表明, 茶园蜘蛛种群是茶园中的优势天敌, 约占茶园中捕食性天敌的90%以上 。 蜘蛛种群数量在茶园中的自然消长自开春后逐渐下降, 至6月间降到全年的最低点, 7月下旬后逐渐回升, 12月到翌年1月间达到最高点 。 因此, 从保护优势天敌种群角度看, 5--6月是全年最理想的施药时期, 其次是8--9月份 。
4、茶树害虫优化防治的技术要点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加强害虫预测预报, 认真做好田间“查定”工作 。 害虫预测预报不仅可提供当地茶区害虫的发生信息, 而且为制订当地害虫优化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并为田间“查定”工作指明了方向 。 田间“查定”工作直接关系到优化防治方案的实施, 根据各地实施的经验表明, 认真开展“两查两定”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两查两定”即根据当地测报站的预测, 对主要目标害虫查田间的发生数量, 定需要防治的地片;查目标害虫的发育进度, 定具体防治适期 。
(2)按照害虫防治指标确定施药地片, 充分发挥化学农药的经济效益 。 茶树害虫防治与茶叶的其他经营活动一样, 必须十分讲究经济效益 。 治虫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 要防止“见虫就治”、“无虫先防”及“治虫不计成本”等防治方法 。 害虫优化防治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为出发点, 基目的是控制害虫为害, 将其种群密度压低到允许经济为害水平以下, 并非消灭害虫种群 。 因此, 害虫的防治指标就成为衡量是否需要施药的尺度, 招待害虫的防治指标不仅从经济上看是必须的, 而且从保护天敌的角度看也是十分必要的 。 所谓害虫的防治指标, 就是当田间施一次药所花费的工本少于(至少等于)通过防治挽回的经济损失时, 这时田间害虫的种群密度, 即可定为需施药的标准(称为防治指标或防治阈值) 。 因为这时施药在经济湄益上是合算的 。 害虫防治指标目前分国家标准、省(市)级地方标准和生产单位自行使用的经验标准(或称为企业标准) 。 因此, 生产单位应根据各种害虫防治指标所规定的时机进行田间实际调查, 然后对照指标, 确定需施药防治的面积 。
(3)选用对口农药, 严格掌握施药适期 。 化学农药由于其化学成分及作用机理的不同, 不同种类的害虫及同种害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同一化学农药表现的敏感程度会截然不同 。 所谓选用对口农药, 指选取目标害虫较为敏感的农药品种, 并掌握合理的使用剂量 。 茶园中使用的化学农药, 除因茶叶不经洗涤直接加工饮用, 对农药有特殊要求外, 还应根据不同的害虫种类选择农药 。 对食叶性的茶树冠面害虫, 应选择具有较强触杀及胃毒及熏蒸作用的农药较好;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 应选择触杀及内吸作用的农药;对体表有保护物的(蚧虫、粉虱)刺吸式口器害虫, 应选择对蜡质有较强渗透作用及触杀作用的农药 。 掌握合理的使用剂量, 是指确保防治效果在90%--95%前提下的最低剂量, 这样既可节省防治成本, 又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 。 掌握施药适期是指掌握在目标害虫对农药最敏感的发育阶段施药 。 几种主要害虫的防治适期是: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若虫占80%以上时(检叶法);尺蠖类、毒蛾类掌握在三龄前幼虫期;蚧类、粉虱在卵盛孵末期;象甲在成虫出土盛末期;螨类应在田间出现重害现状之前, 幼若螨占多数时 。
推荐阅读
- 抓好幼龄茶园除草抗旱工作
- 冬季茶园搭棚能提早来年采摘
- 茶园秋冬季管理要点
- 茶园规划--园地垦辟
- 茶园规划--防护林与遮荫树
- 茶园规划--水利网的设置
- 茶园规划--道路网的设置
- 茶园规划--因地的选择条件
- 茶树病虫无公害治理技术
- 有机茶园土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