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前出师表原文、作者( 九 )


作者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1.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 , 不宜异同;
2.三条建议是:
**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赏罚分明);
**亲贤臣 , 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 , 远小人 ( 亲贤远佞)
3.分析形势:
**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今天下三分 , 益州疲弊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 , 欲报之于陛下也 。”
4.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
5.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6.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 , 远小人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 远贤臣 ,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出师目标(“大事”、**愿望):北定中原 , 攘除奸凶 , 兴复汉室 , 还于旧都
8.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 , 猥自枉屈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咨臣以当世之事 , 由是感激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9.表达感情:今当远离 , 临表涕零 , 不知所言 。
创作背景 蜀汉公元223年(建兴元年) , 刘备病死 , 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和经济措施 , 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 , 诸葛亮于公元227年(建兴五年)决定北上伐魏 , 拟夺取魏的长安 , 临行之前上书后主 , 即这篇《出师表》 。
内容理解 1.《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文中以恳切的言辞 , 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 , 广开言路 , 严明赏罚 , 亲贤臣 , 远小人 , 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
2.全文共9段 , 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第1-5段):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 , 分析了当前形势 , 提出了三条建议 。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
第一层(第1段):分析了不利和有利形势 , 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
第二层(第2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
第三层(第3-5段):推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 , 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亲贤远佞) , 这是三条建议的核心 。“广开言路”意在“亲贤臣” , “严明赏罚”意在“远小人” 。
第二部分(第6-7段):追叙往事 , 表达了“兴汉室”的决心和“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
第三部分(第8-9段):总结全文 , 提出要求 , 对“已” , 承“讨贼兴复之效”;对“贤臣” , 扬“兴德之言”;对“后主” , 行“自谋”之宜 。各方面的职责分明 , 要求明确 , 此情恳切 , 表达了诚挚的希望 , 显示了作者对自己和对朝廷诸臣的严格要求 。最后十二个字 , 再一次流露出出师前复杂的心情和对刘氏父子的深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