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女原文、作者

浣花女 宋代:陆游,所属类型:写人,女子,农村,生活
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
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 。
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 。
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 。
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 。
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 。
译文及注释 【浣花女原文、作者】译文
江边有个姑娘头上梳着双角髻丫,常常跟着母亲每天采桑又是绩麻 。
晚上纺线对着门儿纺车声音咿呀,地边炉上豆秸哔剥正在煎熬土茶 。
长大以后离开爷娘嫁到附近人家,门对门儿几步就到不用乘车备马 。
青布裙竹篾箱毫不伤叹低了身价,髻边插着牵牛花儿多么光彩焕发 。
城里那些妖媚女子脸儿好似云霞,争着嫁给大官贵人慕他富贵荣华 。
哪天丈夫骑着黑马远走海角天涯,年年春天哀愁忧伤独自弹着琵琶 。
注释
双髻(jì)丫:未成年的女子把头发编成小辫,盘于头顶左右两边 。苏轼《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诗:“还将一枝春,插向两髻丫 。”
阿母:母亲 。
供:从事 。
当户:对着门户 。
咿哑:织机声 。
长成:长大成人 。
不上:不到 。
青裙竹笥(sì):喻嫁奁之菲薄也 。《后汉书·戴良传》:“良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辄便许嫁,疎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遣之 。”苏轼《次韵田国博部夫南京见寄二绝》诗:“火冷饧稀杏粥稠,青裙缟袂饷田头 。”笥:盛衣物的方形竹制盛器 。
烨(yè):光彩夺目的样子 。一作“灿” 。《诗经》:“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崪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
妖姝(shū):妖艳的女子 。脸如霞:脸泛红貌 。韩偓诗:“背人细捻垂胭鬓 。向镜轻匀衬脸霞 。”张耒 《上元都下二首》:“淡薄晴云放月华,晚妆新晕脸边霞 。”
青骊(lí):黑色的马 。
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 。
创作背景 本诗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七月作于成都 。这以前,陆游曾在成都城西外的笮桥寓居,跟当地的农民有较多的接触 。
赏析 开头四句着重写浣花女的劳动生活;中间四句写农村男女婚嫁风**;末四句写了与此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妇女,另一种婚嫁风尚,以及由这种婚嫁风尚带来的截然相反的另一种结局 。诗中通过农村少女姑娘与爱慕虚荣的城市女子的对比,歌咏了农家少女勤劳、愉快的生活 。全诗着墨素淡,语言平浅,是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画 。
在这首诗中,作者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到浣花溪旁的农家女儿身上,带着一种宁静舒坦的心情观望着自己所描写的对象,从淡朴的欢悦之中,体味着生活浑厚的内涵 。全诗十二句,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前两层是对浣花女儿的正面描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