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角度出发,读懂咖啡色白茶的漏洞,它到底是\仙丹\还是\毒药\?( 二 )
细看后文 , 并未说明 。
只有笼统的以前 , 就把福鼎人做白茶的历史 , 给一笔颠倒了 。
这种时间概念上的模糊 , 有两种情况 , 一种是发言者本身也不太清楚具体的时间是哪个年份或者哪些年份 , 所以只能含糊称为“以前”;一种是发言者不敢说出真实的年份是哪一年 , 所以只能含糊用以前来代替 。
但不管是哪种 , 这种时间上的含糊 , 反证了这位发言者的不自信 , 掌握论据的不充分 , 以及表述上的不严谨 。
而开头就这样不清不楚 , 后面的文字还有必要看下去 , 读下去 , 理解下去么?
当然不必了 。
说句大白话 , 假设当年福鼎民间确实制茶工艺不行 , 但你连具体的时间都说不清楚 , 怎么还好意思上来胡乱宣传呢?
别看这位言论创造者在网上长篇大论看似很懂内情 , 其实 , 要是碰到专业人士 , 两句就被问懵了 。
人家只要问 , 你说的以前 , 是哪一年 , 哪个以前?你说的这些 , 是听来的还是自己亲眼看到过的?
被问的人 , 立马就歇菜了 。
这世上 , 不怕不懂 , 就怕不懂装懂 。
《3》
第二个漏洞 , 是说复合萎凋的 。
“咖啡色老白茶派”认为 , “从前做白茶的那些人 , 是不懂得复合萎凋这种技术的 。 ”因为不懂 , “做茶全靠暴晒 , 晒成咖啡色” 。
故而 , 他们进一步认为 , “从前的人做的白茶 , 都是咖啡色” 。
进而 , 就顺理成章地引出“老白茶都是咖啡色”这个重要论证结果来 。
这个逻辑 , 在不懂白茶 , 没亲自参与加工制作过白茶的人眼中 , 是极有道理的 。
但 , 一旦懂点白茶的历史 , 春茶季的时候去福鼎去过几趟 , 就会知道 , 这个逻辑 , 完全不成立 。
首先 , “咖啡色老白茶派”就把室内萎凋与复式萎凋给弄混了 。
他大概是想说 , 从前的人做白茶 , 没钱 , 买不起室内萎凋的槽 , 家里房子也不够大 , 摆不下巨大的室内萎凋槽 , 所以 , 从前的人是不做室内萎凋的 , 只做暴晒 , 一晒 , 就晒成咖啡色的了 。 (他把日光萎凋理解为了暴晒 , 这是又一个漏洞 , 下文另述) 。
真实的情况是 , 在福鼎 , 很早很早 , 就已经开始使用萎凋槽做白茶了 。
福鼎的室内萎凋槽 , 还是方守龙方大师发明的 , 至今无偿给大家使用的 。
并且 , 在更远一些的政和 , 自朱元璋废团茶兴散茶以来 , 加工白茶的工艺中便一直是有室内萎凋的 , 只不过不是现代这种室内萎凋槽 , 用的是传统手编的竹筛 。
这些历史上是有记载的 , 并非村姑陈杜撰 , 一查便知 。
所以 , 说从前的白茶大多没有室内萎凋 , 没有复合萎凋 , 这实在是 , 没有查过历史书 , 没有查过地方志 , 纯属胡扯 。
《4》
第三个漏洞 , 是把日光萎凋说成是暴晒 。
日光萎凋 , 是一门极好的加工制作白茶的工艺 。
说是最顶级的 , 也不为过 。
日光萎凋白茶 , 最麻烦 , 最繁琐 , 但对茶叶来说 , 最好 。
关于茶叶日光萎凋的好处 , 专家学者们是有研究的 , 这里就不摘抄了 。 感兴趣的茶友 , 请查阅刘勤晋教授的论文 , 知网里有 。
关于日光萎凋的麻烦 , 村姑陈从前的文章里都写过 , 不下二十篇 , 感兴趣的茶友 , 可以搜出来看 , 搜我写了三四年的春茶季文章 , 里面很详细 。
在这里只是想说明 , 日光萎凋与曝晒 , 是不一样的两件事 。
白茶摊在水筛里 , 架上离地70公分的架子 , 放在院子里接受阳光的萎凋 , 这在普通人的走马观花里 , 便容易称作“暴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