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瑞幸之后,再无瑞幸( 三 )



瑞幸有一套高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 借助完善的数字化研发体系 , 瑞幸实现了高频的上新速度、爆款制造的能力 , 以及门店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
在产品研发领域 , 瑞幸完全数字化的评价标准 , 结合订单系统对于用户口味的记录和判断 , 让新产品的研发特别具有针对性 。 所以说 , 生椰拿铁的出圈 , 并非偶然事件 , 而是被“精确”计算出来的产物 。
瑞幸不是单一环节的数据化 , 是全链条数据驱动 。 它打通了门店选址、门店运营、供应链、用户体验等多个环节的数字化运营 。
瑞幸的数字管理系统 , 涵盖门店进货、销售、排班等多重功能 , 大大削弱了人对于门店业绩的影响 , 构建起有竞争力的单店模型 , 大大提升盈利能力 。 这对于加盟商来说 , 也极具诱惑力 。
好玩儿的地方在于 , 瑞幸的系统还会根据不同城市当天气温和天气的影响 , 给消费者推荐不同的咖啡产品和促销形式等 。

再造一个瑞幸 , 很难
做所有人的市场 , 还是做一群人的市场?瑞幸目前给出的答案是:先做一群人的瑞幸 。
毕竟在品牌传播上 , 只有清晰、高效、持续的定位信息 , 才能给足消费者购买理由 。 餐饮业的一个共识 , 商业本质与其在市场中的差异化程度有关 。

主营业务上 , 瑞幸聚焦于咖啡赛道 , 且价格集中在15-30元的中端市场 。
在今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 , 郭谨一就指出 , “瑞幸成绩的取得 , 是因为公司更加明确地聚焦和专注于咖啡赛道 , 这是长期发展战略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 ”
与星巴克、Costa等老牌咖啡相比 , 瑞幸的消费触点 , 更像是即时零售 。 它的出现 , 已经把咖啡消费逐渐从社交需求发展成一种刚需 , 可以说是瑞幸普及了咖啡 。
价格选择走亲民的路线 , 除了市场空间广阔以外 , 也是瑞幸差异化的一种体现 。 瑞幸出现之前 , 现磨咖啡领域的消费群体更加集中于“精英商务”人士 。
瑞幸的互联网打法 , 以及小店配送模式 , 与主打第三空间场景化体验的星巴克形成明显区分 , 从而开拓出新的市场机遇 。
客户群体上 , 瑞幸的品牌定位转向于拥抱年轻人 , 同时强调“专业、年轻、时尚、健康” , 并把这些理念落地到产品中 。 好喝、价优、方便、舒适是咖啡友们对瑞幸最好的总结 。

瑞幸选择代言人的标准与受众密不可分 , 同时也更倾向于话题度高、热度优的代言人 。 谷爱凌、利路修都是90、00后非常熟悉的“本家” 。 瑞幸咖啡首席增长官杨飞曾表示 , 希望能携手谷爱凌把“年轻 , 就要瑞幸”的口号深入人心 。
自2020年开始 , 瑞幸将营销和用户运营打通 , 形成了“品运合一”的发展模式 , 即将品牌营销和用户运营整合在一起 , 同时用户运营也更加精细化 。
瑞幸一边通过传统的营销方式 , 即产品、价格、渠道等来促销;另一边是互联网模式下的用户增长和运营 , 涉及关注、拉新、转化、留存、裂变等工作 。
这样做不仅能降低成本 , 还能让品牌营销的钱花得更有效率 , 提高流量转化效率和用户运营的可控性 。
比如 , 瑞幸十分注重各大社交媒体的内容养成 , 依托“趣味内容+高频互动”与用户交朋友 。
微博、小红书 , 瑞幸的官方账号被吐槽“活跃得像个高仿” , 有重磅产品发布必发倒计时海报 , 还有各种表情包、壁纸一个都不少 。
到底什么成就了瑞幸 , 瑞幸的壁垒到底是什么?雪湖资本给出了自己的思考总结:显著的规模效应 。
1:产品上新快:瑞幸产品的丰富度是星巴克的1.7倍 , 是幸运咖的2.4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