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梅汤|故宫上新酸梅汤:让市场重新认识“中式饮品”( 三 )


借由甜与糖的辩证 , 李晓刚进一步提出了“腐与养” 。
“现在不少年轻人都是‘白天玩命造 , 造完玩命补’ , 我们希望能在大家玩命吃喝之后灌输回调的概念 。 腐与养的对立是值得思考的 , 我们期待的保健食品 , 并非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场景的应急功能而开发的一次性化工产品 , 而应该是一种触手可及的轻功能天然产品 。 ”
李晓刚指出 , 日常滋养、长期改善 , 这是中国文化里面的大健康 。 故宫食品坚持以宫廷文化生态 , 以及几千年的药食同源文化去践行中式养生 , 这也是品牌对中式养生如何融入功能食品浪潮的回应 。

另一个需要被平衡的是品质和量产 。 其中 , 研发和生产的磨合、品控和成本的协调、营销和产品的分野 , 都是品牌方不得不面对的尖锐话题 。
作为曾经服务于国际食品巨头CJ(希杰)食品8年的资深从业者 , 李晓刚直言:“用户需要的是高性价比和高质量标准的平衡 , 生产商追求的却是利润和品质的平衡 。 但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才是品牌发展的根基 , 更是行业发展的方向 。 ”
今天的消费领域 , 渠道、营销成本不断走高 , “刺客”文学大行其道 , 以至于不少消费者都熟练掌握了一手核算产品价值成本的能力 。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缓解成本焦虑 , 同时以极致性价比惠及大众市场 , 也并非“偷工减料”一条路可选 。
但前提是 , 品牌方需要对供应链有足够全面且精细的把控能力 。
“哪怕是核算一只纸箱的成本 , 我们都要按制作流程 , 把价格细化到材料、棱形、层数、印刷、切割、黏贴方式等等细节中 。 哪怕是原材料上涨 , 我们也会在仔细拆分成本结构之后 , 定出最合理的价格变化区间 。 ”
这种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 , 从每个环节里“抠利润”的本领 , 是李晓刚过往供应链经验的集中体现 。 而这种从供应链生态入手 , 综合上下游通盘考虑 , 甚至还能预判和处理风险的能力 , 恰是今天很多品牌所稀缺的 。
回到植物煮酸梅汤 。 李晓刚举例称 , 团队在配料中特意用柠檬清汁代替了传统的柠檬浓缩汁 。 “柠檬清汁采用直接萃取的工艺 , 符合我们对高品质物料的坚持 , 在消费体感上 , 柠檬清汁也和黄冰糖、乌梅、山楂、洛神花等物料的天然属性相衬 。 ”
而从生产角度来说 , 这种做法也适配批量供应的要求 , 由此实现了品质和量产的最优解 。
事无巨细的“斗智斗勇” , 只为了一些“用户根本看不到的幕后” , 这是故宫食品树立品牌辨识度、传承传统文化的天然使命 。
“面对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 企业承担的不仅是自己的品牌理念 , 还有领域内的底线坚持甚至是呼吁 。 今天大家都在规划无防腐剂产品 , 这得益于产线升级 , 是正向的产业理念和消费者权益的胜利 。 ”
消费升级的重心从来不是价格 , 而是切实的品质提升 。
更是从业者对食品工业和消费市场的敬畏 , 是做产品的良心 。
03 下一站 , “消费者主权”时代历经几十年发展 , 在供需两端的共同努力下 , 今天中国的食品工业已然步入了迭代升级的前夜 。
从供给端来看 , 李晓刚认为 , 当前中国食品供应链最大的变化 , 不只是技术、物料、产区等生产要素的明显改善 , 而是“二代接班”带来的认知和资源升级 。
“大部分产业链条上的二代管理人普遍有留学经历 , 基于先进、开放的生产理念 , 他们让产业链具备快步发展的条件 , 从而推动食品产业迎来十年的大踏步发展期 。 而且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在释放供应链效能 , 它们既能承载品牌 , 也有能力自主做品牌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