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人谁被称为七绝圣手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谁

到了唐代,尽管所谓律诗、绝句之类的近体诗的格律已经形成,但唐人也仍然会借鉴古体诗的写法写近体诗 。比如被称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他的七绝,就可以说是“乐府绝句” 。
咋听起来,七绝似乎与乐府风马牛不相及 。那么,王昌龄是如何利用乐府的元素写七绝的呢?下面,我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

盛唐诗人谁被称为七绝圣手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谁

文章插图

其七绝借鉴乐府诗的叙事性我们知道,乐府一般是叙事诗,篇幅较长,故常铺陈 。而七绝一般是抒情诗,它只有四句,受篇幅限制,平铺直叙似乎是没有办法完成的 。
而在王昌龄的七绝中,人物、性格和情节变化都具备,有很强的叙事性 。
如《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
未央前殿月轮高 。
平阳歌舞新承宠,
帘外春寒赐锦袍 。
写的是失宠嫔妃在月上中天时站在未央殿前,遥观平阳宫中新得宠女子歌舞升平,君王赐其锦袍御寒 。
又如《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
这里的画面是在苍凉的边塞独坐的将士,听到悠扬的羌笛声,思绪万千,想必万里之外家中妻子也正思念自己 。
他的七绝中多数是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叙述单元,但是我们依然不能把这类诗叫做“叙事诗”,因为叙事诗是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类似小说一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的连贯叙述,如汉乐府中的《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
虽有叙事性,但限于七绝的体制,故事的完整性照顾到也是不太现实的 。因此,王昌龄往往精心构思,选取最能表现事件的情节 。
钱志熙先生指出:“(王昌龄)每一首诗,至少都要为它寻找到一个别出心裁的巧妙情节或场面 。所以王昌龄七绝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巧妙的构思与精致的结构取胜 。”
绝句篇幅短小,因此巧妙安排情节场面来叙事,这是“巧妙的构思”,是其乐府特征的体现;“精致的结构”是七绝的体制特征,这样的写作方式更能体现王昌龄的语言运用能力 。
当然,这也是王昌龄本人对于诗歌的看法,《文镜秘府论》中记录了王昌龄对于诗歌写作的观点如下:
用意于古人之上,则天地之境,洞焉可观 。古文格高,一句见意,则“股肱良哉”是也 。其次两句见意,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也 。其次古诗,四句见意,则“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是也 。又刘公干诗云:“青青陵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弦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此诗从首至尾,唯论一事,以此不如古人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