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盐豆|当代散文|| 豆子

文/李兴柏

炒盐豆|当代散文|| 豆子
文章插图
我离开故乡多年,每到开饭时,就想起在1972年,想起了在崔老师家留我喝小酒的下雪天,想起我们俩人喝着散白酒,吃着地道的农家菜“炒盐豆”,想起那个物质匮乏的特殊年代。
俗话说:“家趁万贯,不如盐豆就饭”。在辽宁中部平原的乡下,困难时期,人人饥肠寡肚,招待客人没有菜,只能炒盐豆,这无遗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那时的黄豆,在东北很多人的家里都有。储存不占地方,不会发霉变质,可以常年食用。而快速省劲儿的办法,就是直接炒盐豆。不着急使用时,要把黄豆用凉水泡发,使其个头儿变大,食用范围就大多了,可以炒着吃、炖着吃、炸着吃、拌着吃,还能生豆芽。而炸黄豆,可以端到在办席的酒桌上,属于乡间酒宴“压桌”的凉菜之,或叫凉盘。
崔连山老师,是我小学时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多才多艺,诗歌、书法、国画、表演、刻印等都擅长。从市里下放时,曾经在我们家东屋居住过,与父母关系相处甚好。
那天下雪,我独自来到崔老师家,侃聊文学创作。不知不觉,私下崔老师就让大姐炒盐豆,与我喝点小酒。当我发现时,刚要迈步走出门槛往家走,被老师拽了胳臂。“怎么在我这喝点不行吗?”“我拽你还不好使吗?”老师有点急了,嗓音有点高了,“行行,好使”我只能答应不走了,脚步从门槛外抽了回来。
只见外屋锅台边,放着一小盆冒着热气的水,内有尚未融化的大粒盐。这是炒盐豆的第一步,事先做好盐水放凉。

炒盐豆|当代散文|| 豆子
文章插图
大姐把粒粒饱满的黄豆倒进了锅里,没有放油,而且使用稻草这类软柴火来烧,进行加热。不能把黄豆外皮炒糊了,里面还没熟。只见大姐不停地用抢刀为豆子翻身,使之受热均匀。大姐既要关注灶膛里的火候,又要注意铁锅里的温度。此时,“唰、唰”的翻炒声成了动听的音乐。
随着柴火的不断升温,铁锅里的豆子渐渐炒出了香气,并不时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炒熟的黄豆个个爆裂了外皮,将体内的香气全部释放出来,弥漫在整个屋子里。
大姐把炒熟的黄豆盛出,放进小盆里,趁着刚出锅的热度,立即向小盆内倒入浓盐水,顿时腾起一阵带有咸味的水雾,放个盘子当盖焖上,是让豆子在浓盐水中充分“淬火”,防止豆子溢出的香气散尽。但在豆子与盐水的接触中,便能听到刺啦刺啦的声响,会冒出一股淡淡的青烟。
【炒盐豆|当代散文|| 豆子】焖好的盐豆,经过盐水浸焖十几分钟后,豆子就浸泡好了,就变得香脆可口了。原本是多半二碗豆子,顷刻间变成满满一大盘盐豆子,一盘别有风味的炒盐豆就做好了。
饭桌放在了炕上,桌上只有一道菜——炒盐豆,放好了小碗、筷子、酒盅,崔老师拿上打来的散白酒,倒入酒壶里进行加温烫热。
乡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吃盐豆只许用筷子夹,不许用汤匙舀。这样一来,再能夹黄豆粒,也是每次只能夹一粒,多了夹不起来。再说,还有浓盐水相伴,多吃肯定齁着。炒好的盐豆,吸足了盐水,味道醇厚,夹一粒放进嘴里,咯嘣嘣、咸滋滋、香喷喷,且越嚼越碎,越碎越香,味道极佳。

炒盐豆|当代散文|| 豆子
文章插图
对于盐豆,像得到了珍宝一粒一粒数着吃。抿一口散白酒,来几粒炒盐豆,与崔老师边吃边喝边侃,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直到天黑后才走回家。
改革开放后,个头大、吃着香、特赶劲儿花生米登场了,炒着吃、盐爆吃、炸着吃、五香吃、凉拌吃、泡着吃,吃法越来越多。而个头小,用筷子夹费劲的炒盐豆就几乎绝迹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