窖藏|为了冬天里吃上可心菜 古人这操作细节拉满
来源:人民网
有人说,囤菜,是北方人对冬季最起码的尊重。墙根一堆堆的白菜、一捆捆的大葱,是冬天到来的开场白,能给人满满的安全感。在如今物资充足的时代,囤菜更多的是一种习惯和情怀,而放到古代,囤菜则是必须的生存技能。为了在冬天吃上更多的蔬菜,古人用了哪些智慧呢?
冬天里吃韭菜,石崇的凡尔赛
自古以来,先民们就过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耕生活,人们把经过贮藏的蔬菜叫做“蓄茹”“蓄菜”或“藏菜”,把质佳味美的冬贮蔬菜称为“旨蓄”。《诗经》里的《邶风·谷风》中记载:“我有旨蓄,亦以御冬。”郑玄笺:“蓄聚美菜者,以御冬月乏无时也。”
窖藏白菜萝卜早就流行了
唐宋时期,随着贮藏方式的增多,蔬菜贮藏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唐代长安的蔬菜贮藏基地设置在宫廷禁苑附近,由品级为从五品的“宫苑总监”负责管理。武则天执政初期,由于供应宫廷的冬贮蔬菜过剩,朝廷官员中还出现了可否向百姓出售的争论。北宋时期,由于开封气候寒冷,冬季蔬菜缺乏的现象更为严重,因此每年立冬节前,“上至宫禁,下既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食用。于是车载马驮,充塞道路。”
在所有的储藏方式中,最普遍的就是地窖储藏了,这种储藏方式易操作,容量大,适合存储粮食蔬菜,是我国古代最传统的储藏方式。据考古发现,早在公元前5000年,窖藏技术在我国就已出现,不过当时只是用于贮藏粮食。窖藏蔬菜开始不迟于春秋战国时期。
利用窖藏方式贮藏各种蔬菜可见于历代典籍,例如南北朝时的窖藏生姜,唐代的窖藏萝卜、蔓菁(芜菁)、韭菜和紫苏,元代的窖藏菠菜以及明代窖藏芋头和大白菜。
到了今天,冬天贮存最多的蔬菜要数大白菜了。起源于中华大地的白菜,是中华民族蔬食中的“元老级”蔬菜。文献记载,白菜最初称为“菘”,这是因为即使在寒冬,白菜具有如同松树般的耐寒特性。“白菘类羔豚,罗土出熊踽。”苏东坡的这句诗是说,大白菜的味美不亚于羔羊、熊掌。元代欧阳玄《渔家傲》“十月都城家旨蓄,霜菘(指白菜)雪韭冰芦菔(指萝卜)”,可知早在元代时北京城冬季家家都要贮藏白菜萝卜了。
据说清朝皇帝乾隆(一说道光)也曾对白菜赋诗赞咏:“采摘逢秋末,充盘本窖藏。根曾滋雨露,叶久任冰霜。举箸甘盈齿,加餐液润肠。谁与充此味,清趣惬周郎。”这里的周郎是说南朝人周颙,他在回答文惠太子“菜食何味最胜”这一问题时,给出的答案是: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后世有传言说乾隆白菜为乾隆皇帝最为喜欢的一道小菜,倒也十分有可能。
那么,为何风行北方的窖藏蔬菜在南方却很少见到呢?古人其实早就说出了原因。元代王祯的《农书》率先做出了“北地土厚,皆宜作此(指窖藏)。江淮高峻土厚处,或宜仿之(指或可推广)”的初步结论。明代学者谢肇进一步指出:“燕都(北京)虽有之,不及秦(陕西)、晋(山西)之多……其地燥,故不腐;其土坚,故不崩。自齐(山东)以南不能为也。”
明末,曾任崇祯皇帝首辅的徐光启,则以亲身体会对南方和北方的窖藏情况作了客观的比较,他指出:“欲避冰冻,莫如窖藏。吾乡(指江南地区)窖藏,又忌水湿。若北方地高,掘土丈余,未受水湿,但入地窖,即免冰冻。……故今京师(指北京)窖藏菜果,三冬之月,不异春夏。”
冬瓜里面放茄子,来自苏轼的保鲜小妙招
储存蔬菜的方法除了窖藏,古人使用较多的还有埋藏(又称沟藏或坑藏)。我国早期可考的蔬菜埋藏事例见于西汉时期问世的《胜之书》,它在种瓠法中介绍当时埋藏瓠瓜的方法:在地下先挖一个一丈深的坑,垫上秫秸,四周和底部都垫到一尺厚。再把收获的瓠瓜果实放进坑里,让瓜蒂朝上。放一层瓜,盖上一层土。
推荐阅读
- 葱爆羊肉|冬天最适合吃羊肉,教你8种羊肉做法,滋补暖身,鲜香味美,好吃
- 家常菜|适合冬天吃的家常菜
- 豌豆|冬天我家晚餐这样吃,一周不重复,虽简单却健康
- 好吃|冬天就爱这道冬菇豆腐煲,鲜香浓郁超好吃
- 虾尾|冬天喝蒜香黄油虾,鲜美又抗寒
- 牙口|冬天多吃这肉,香嫩多汁38元一斤真划算,营养美味又强身健体
- 过程|冬天嗓子不舒服,熬制清香甘甜的金桔酱,润肺止咳,酸甜开胃
- 羊蝎子|冬季干冷睡眠差,多吃12种养脾胃的食物,祛寒祛燥,舒服过冬天
- 腊排|冬天一锅腊排烧腌笋,咸香美味,暖心暖胃
- 土豆丝|提高免疫力,滋补身体,冬天一定要吃